"@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luzhaixian_zhaishazhen.html",
地名:寨沙镇 | 隶属:鹿寨县 |
行政代码:450223103 | 代码前6位:450223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2 | 邮政编码:545000 |
车牌代码:桂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8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38万人 |
人口密度:9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因驻地处背靠山寨,前临沙滩,故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寨沙镇人口数量为4.38万人,位列鹿寨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2024年12月,寨沙镇上榜广西2024年度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
2024年7月,寨沙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寨沙镇位于柳州市东部,距柳州市69公里,距鹿寨县城30公里,东毗荔蒲、金秀两县,西邻鹿寨镇、南连四排乡、北接拉沟乡,323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两乡一镇”(即四排乡、拉沟乡、寨沙镇)的商贸中心。2005年6月撤乡并镇后,该镇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辖22个村民委、1个社区,216个自然屯、7个街道、1个渔业社,镇党委下辖57个党(总)支部,党员1896人。共有耕地9.64万亩,其中水田4.9万亩,是全县地域最广,村委数最多的一个乡镇。寨沙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牧、桑、林、果、菜”五大主导产业,坚持“调特、调优、调稀”的原则,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桑蚕、头菜、淮山
寨沙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
隋仁寿初(601年)属兴安县地,大业初(605年)属始安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属治安、宣凤县地。
至德二年(757年)属理定县地。
明正统五年(1440年)属永福县地。
民国十三年(1924年)析永福县的黄冕、鹿寨、寨沙3个区设置榴江县,县治寨沙镇。
1951年6月,雒容、中渡、榴江3县及修仁县第二区合并成立鹿寨县,划寨沙镇为第九区。
1958年8月改置寨沙人民公社。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村屯靠近山寨,村前有一沙滩,故名。据榴江县志记载:唐贞观中叶(627-649),原名朝阳,隶属龙江堡,旧市在龙江。清乾隆中叶始迁于朝阳。192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期,村中有人高中当官,村人以此为荣,故名“官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背后有九处山坎,“敢”与“坎”近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后面的九座山形成碉堡,故取名“九堡”,后改为“九甫”。…[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村屯靠近山寨,村前有一沙滩,故名。1950年至1957年为寨沙乡,1958年为寨沙大队,1962年划为小公社,1966年恢复大队,1983年5月由…[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旱禾长满山岭,故取名“禾岭”,谐音改河岭,现已分为钟家、覃家、郭家三个屯。…[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盏”指果樟,因此村屯原是一片樟树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板”指村,“江”指中间,意为此村屯位于播基与大朋两屯之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背后的山岗上长满松树,故名“木岗”。…[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南面有三棵老松树,俗称“古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前有一块较长的田,故名。1951年至1957年为长田乡,1958年长田大队,1962年为小公社,1966年恢复大队,1983年改为乡,1987…[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拉”指下,樟同汉义,因处于一座叫樟树岭的山下,故名拉樟,后简写为拉章。…[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拉”指下,“庙”同汉义,因此村屯位于一座庙的下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先民从鹿寨思义村迁居此地,行程一百里,故名“百里”,后改名“北里”。…[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瑶语“兴”指石头,“等”指竖立,意为河边有一石高耸竖立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街前方是河,后面的山脉形似一条”,远看好像长龙过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过去村里穷,外出当乞丐(俗称“叫花子”)的人较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六养岭脚,地势似网,故名六网,后演化为六往。…[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周围水田相连,碧水粼粼,似船只在波浪中行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板坡,壮语Mbanjbo,“板mbanj”即村,“坡bo”即山坡。板坡屯因在山坡上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广东客家话独岗即为杜康。建村者最早在一方圆约300米的独立小山岗上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前面有两个鱼塘并呈长方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屯田垌旁有一座山岭形似一匹马,故名“垌马”,后简写“东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