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pingle_tonganzhen.html",
地名:同安镇 | 隶属:平乐县 |
行政代码:450330103 | 代码前6位:450330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7.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18万人 |
人口密度:23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镇人民政府驻同安街,以“共同安居乐业”意得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同安镇人口数量为3.18万人,位列平乐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
2024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卫会命名同安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镇”。
同安镇位于平乐县城东南部,总面积137.15平方公里,距县城33公里。东与钟山县花山乡毗连;南于源头镇接壤;西南与阳安乡相邻;西北与张家镇相连;北与恭城县莲花镇相依。辖13个行政村(街),2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351人。国道323线从镇中心贯穿而过,桂梧高速公路途经八个村委总长17公里,连接恭城、湖南的同莲二级公路已开通,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该镇为花岗岩低山区及丘陵地区,属岭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种类繁多。农产品有以柿子、柑橙及马铃薯、生姜等水果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年产量达5万多吨,是全县最大的商品蔬菜生产集散地。镇域矿产资源丰富,有花岗岩、磁铁矿、河沙、钛
民国时,设同安乡。
1950年9月,建立同安区(平乐六区)。
1958年1月,撤区设乡,分设同安治安(沙江)2个乡,同年9月,撤乡成立同安公社。
1961年7月,增设沙江公社。
1962年7月,撤销沙江公社,设同安区。
1969年4月,改区为公社。
1984年6月,撤销公社改称同安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同安街,清代由数省客商商议共建,取“共同安居乐业”之意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头有一水塘,三条水流汇集于此,水源丰富,有兴旺之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村在水塘边,村民相互团结,仁义情深,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屯塘即塘屯,因村屯边有一水塘,故名。1934年为屯塘村,属同安乡。1946属世平乡。1952年改屯塘乡,李家庄村并入,属平乐县第六区。1955年属同安…[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家庄,因由李姓人始建,故名。1934年为李家庄村,属同安乡。1952年并入平乐县第六区屯塘乡。1958年析置李家村民大队,属同安公社。1962年改李…[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滑山,因村依山傍水而建,山脚有码头,路滑,故名。后谐音雅化为华山。…[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里原为大肚院、里山寨2村,后因战乱合在一起,各取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代由数省客商商议共建,取“共同安居乐业”之意得名,原址在今同安村老圩,1922年始迁今址,沿用旧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桃村原名绹村,传村中山似马,河像缰绳,河畔有座古炮楼像根绹马桩,俯看好似拴住马,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平山洞,因建在一片田垌旁,且与对面山顶等高持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南木河流经,且河里多白色细沙,故名。1934年为塘脑村,属沙江乡。1952年改治安乡,属平乐县第六区。1955年属同安区。1958年改沙江大队,属同…[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庙背,传村始建在一座大庙背后,故名。后谐音雅化为妙贝。…[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周围有山像龙,龙头回望该村,故名。1934年为回龙村,属沙江乡。1952年并入平乐县第六区桥贝乡。1958年析置回龙大队,属同安公社。1962年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