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pingle_yanganxiang.html",
地名:阳安乡 | 隶属:平乐县 |
行政代码:450330200 | 代码前6位:450330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73.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76万人 |
人口密度:2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阳安乡,原名羊眼寨,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乐安街后,以新旧地名各取一字(音)定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阳安乡人口数量为1.76万人,位列平乐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
阳安乡,原名羊眼寨,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乐安街后,以新旧地名各取一字(音)定名。总面积73.78公里,总人口2.8万余人,下辖10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2024年全乡完成财政收入79.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3亿,农民人均纯月收入达到8200元,接待游客5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4300万元。
阳安乡特色产业产品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富硒大米、圣湖鱼、吊瓜、砂糖橘、葡萄、三华李、茶籽油、水果马蹄、月柿、板栗、早桃、柑橙、石崖茶、茨菇等。“秧地的砂糖橘,石面的李,加东的茶油没得比;圣湖的鱼仔,龙源的鸡,古端的菜花,阳安最好的米。”这首民谣就是对阳安特产的高度评价。
阳安乡历史
民国时,为阳安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成立八区(阳安区)。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后,划分为阳安、平地、双合3个乡;同年9月撤乡,成立阳安公社。
1962年,改设阳安区。
1969年4月,将区改为公社。
1984年,改设阳安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端山端正像石墩,当地方言“端”“墩”同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旧称羊眼寨,因当地有两口井形似羊眼,故名。后谐音改成阳眼寨。清光绪元年(1875)设乐安街,后取阳眼寨、乐安街各一字改称阳安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双合片村(今上双合、中双合)得名。双合原名双鹤,传村后山有一块石头似一双白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面山原名月岩村,为陶姓人始建,因村后半山中有岩洞像半边月亮,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陶村原名莲塘,乃晚唐敕封太尉、征南大将军陶英卜居之地。唐天祐二年(905)陶英从中原远征昭州,平定战乱后在此定居。因村民均为陶姓,改称陶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平口,因村边河流上游有一峡口,水流平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加东原称家东,因由陶村人在陶村东南部所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驻雷峰得名。雷峰原名雷公寨,因雷姓人始在山上建寨得名。陶姓、蒋姓人迁入后,认为雷公与神话传说的雷公同名不吉,改称雷峰。…[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久宜原称九仪山,因村前有九个土岭像九个仪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析置善福大队,取善塘、福龙首字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