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pingle_zhangjiazhen.html",
地名:张家镇 | 隶属:平乐县 |
行政代码:450330104 | 代码前6位:450330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98万人 |
人口密度:25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张家街,因始有湖南张姓人迁居,后成街圩,故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张家镇人口数量为2.98万人,位列平乐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
张家镇位于平乐县境东部,距平乐县城27公里,国道323线穿境而过,境内有平桥公路经过,西与二塘镇相邻,南接青龙乡,北靠同安镇,东邻阳安乡。往西南可下梧州、广东、往北可上阳朔、桂林,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湖洋、榕津、老鸦、香花、朝仙、湴田、古龙、老埠、钓鱼、燕水、水山、张家)和2个社区(张家社区、榕津社区),96个自然村,18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4.7万人。境内为丘陵、石山地貌为主。
今年来,张家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不断开创后发赶超、产业集聚、强势崛起的平乐新局面”的工作目标,立足张家实际,为实现张家崛起,围绕转型升
民国时,设榕津乡、张家乡。
1950年2月,张家、榕津2乡合并建立张家区(五区)。
1958年1月,撤区并乡,设张家榕津2乡;同年9月成立公社,并入同安公社。
1959年7月,从同安公社分出,成立张家公社。
1961年10月,增设榕津公社。
1962年7月,撤销榕津公社改设张家区。
1969年,改为张家公社。
1984年,设张家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张家街,因始由湖南张姓人迁居,后成街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榕津街,传宋代始建在河边,河岸有古榕,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榕津河边有块石头形似羊头,谐音得名。1934年为湖洋村,属榕津乡。1952年改湖洋乡,属平乐县第五区。1955年属张家区。1958年改湖洋大队,属同…[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9年朝阳寨、仙宫岭合设朝仙大队,并各取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村在钓鱼山边,故名。1934年为钓鱼山村,属张家乡。1952年与上吕村并为钓鱼乡,属平乐县第五区。1955年属张家区。1958年改钓鱼大队,并析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燕水原名淹水,因逢雨季常被东江河水淹泡,故名。后以谐音改燕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湴田,因村前是一片烂泥田,故名。1934年为湴田村,属张家乡。1952年与燕水村并为湴田乡,属平乐县第五区。1955年属张家区。1958年改湴田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埠村,因村民常年在此水埠头挑水洗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水山,因村旁有一大石山,半山腰有一清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张家街,因始由湖南张姓人建居,后成街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龙,传由古城人龙兴昌始建居,故名。1955年为古龙乡,属张家区。1958年改古龙大队,属同安公社。1962年改古龙公社,属张家区。1968年复改古龙…[详细]
张家镇榕津村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因有被称为“华夏第一榕”的千年古榕而闻名,为优秀生态文化典型代表。村生态环境良好,达到…[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鸭,因村后老鸦山得名。1934年为老鸦村,属榕津乡。1952年改老鸦乡,属平乐县第五区。1955年属张家区。1958年改老鸦大队,属同安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香花塘,因村前水塘边有树开花非常香,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