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xingan_xinganzhen.html",
地名:兴安镇 | 隶属:兴安县 |
行政代码:450325100 | 代码前6位:450325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95.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1.32万人 |
人口密度:57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因位于兴安县县城,故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兴安镇人口数量为11.32万人,位列兴安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2024年8月,经过复查审核,兴安镇继续保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2024年7月,兴安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24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兴安镇2010—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0年3月,兴安镇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兴安镇座落在灵渠之畔,地处"湘桂走廊"要冲。面积195.7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兴安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兴安镇距桂林市57公里,国道322线一级公路和湘桂铁路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捷;程控电话、无线寻呼、无线通讯齐全,连通五洲四海。
资源优势雄厚。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全国商品粮、毛竹、白果、柑桔、生猪生产基地。葡萄为华南最大的生产区,白果全国质量第一。矿产、水力能源蕴藏量大。探明有黄金、钨、锰、铜、锡、锑、石英矿、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十多种品位高、开采价值大的矿产;蕴藏的水力能源达8.8万千瓦,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在城台岭始建临源县城。
清代,辖东西南北四乡,县城属西乡在城三甲、四甲。
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四乡设四区,属西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将四区划为6区,县城属中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将6区合并为4区,县城属湘源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将全县划为18乡镇,县城称首善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初沿用“首善镇”之名。
1950年,改为城关区。
1957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辖区范围在县城西面,故名。2003年12月设立城西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兴安镇,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辖区范围位于县城中心,故名。2003年12月设立城中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兴安镇,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辖区内主要街道取名。朝阳路,为东西走向,面向太阳,意为向着光明,向着新的生活。是社区的主要街道。…[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民国初年王葆贞女士在兴安首创女子学堂,为纪念她,特将学校所在地街道命名为葆贞街。是社区的一条主要街道。社区成立后亦以葆贞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辖域内主要街路而得名。志玲路,原名灵湖路。是社区内的一条主要街路。…[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辖区内主要道路得名。双灵路,以临近灵渠、灵湖两个景点得名。是社区内的主要街路。…[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社区内主要景点灵渠而得名。因秦始皇为统一岭南,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而修建的渠道,由于它引湘水入灵河,再汇入漓江,是引湘入灵的渠道,…[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护城,因县城处于湘桂走廊,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该村紧靠县城,起到保护县城的作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柘园原称桑园,因当地原是种桑树的园子,故名。后因“桑”“伤”谐音,村民以为不吉,为避讳,以柘桑同科,改称柘园。另说,因此地长有柘树,而改称柘园。…[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明代兴安县立了六块牌坊,福慈坊是其中之一,该村因其得名,后谐音演化为福子岗,民国时期改称福在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治村是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塘市原名唐家司,明清两代此地是唐家巡检司所在地。后来又因此地是水陆码头,有各种店铺,改称塘市,一直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委原为桑木大队,因“桑木”谐音为”丧木”,在本地方言为不吉利之意。故于1966年以“保卫红色政权”意取名,改为红卫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源原称“栏园”因周围山峦环抱,故名。后谐音改为南源。…[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界是东街的谐音。东边的街道。旧时该村有煮酒、磨豆腐和商店,形成街道,故名东街,后改为东界。…[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冠山原名官山,因村后山像官椅,故名,后以谐音改名冠山。…[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桂村原名三角村,因境内有椅子山、大头山、百山围成三角形而得名,后方言谐音雅化为三桂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道冠原称道贯,因地处交通要道,有通贯四面八方之意,故名。后谐音改为道冠。…[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董田原称动田,因其村田地受河水流动冲击而成,故名。后谐音改称董田。…[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粉洞,原名戽洞,又叫消水岩,因村中有一洞呈漏斗状,洞上有大岩,水流入洞内即消失,故名,后改名粉洞。…[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为石龙江的源头而得名。清朝时分别称为柘山、严岗,1936年为源江村,属高尚乡。1950年属道冠区。1952年改源江乡,属第六区。1958年改源江…[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东面矿山边有一砾石场地,成凹形如坑,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