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双堰社区 | 隶属:朱昌镇 |
行政代码:520502103003 | 代码前6位:520502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7 | 邮政编码:5517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车牌代码:贵F | 行政级别:社区 |
因该村有两个堰塘并立,得名双堰塘,简称双堰。
2024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双堰社区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双堰村离朱昌镇人民政府2公里坐落在广阔平坦的田园边上,夏天站在广阔的田园边上,绿油油的稻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具有独特的草炭资源,目前“毕节地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人口总数:5107人 农业人口:5096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6.51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穿青族,水族 发展口号:以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家园为主题,现代农业观光为载体。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祖, 生产总值:143
明朝设屯,1932年设镇,1935年民国政府改制为朱昌区,1941年改为朱昌乡。
1950年属二区鸭池所辖。
1951年,朱昌划为土地改革试点区,土改结束后划为11区。
1956年,朱昌区双堰与朱昌合并,属朱昌乡。
1958年,朱昌区朱昌公社小坝大队,1984年朱昌镇双堰村,1992年为朱昌镇双堰村。
2024年村改社区为朱昌镇双堰社区。
双堰社区附近有泰丰农业生态植物观光园、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大屯土司庄园、橙满园、毕节市博物馆、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等旅游景点,有毕节白萝卜、毕节椪柑、毕节白蒜、石姨妈菜叶豆腐乳、胡家汤圆、贵州灵芝等特产,有苗族山寨服饰、林口彝族火把节、毕节苗族采花节、大屯三官寨彝族祭祀、芦笙舞(滚山珠)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