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簸箕村 | 隶属:毛云乡 |
行政代码:520121209203 | 代码前6位:520121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1 | 邮政编码:5503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贵A | 行政级别:村 |
村委会地处麻窝田坝,形如巨大簸箕,因此得名。
2024年8月,簸箕村被命名为贵阳市第四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4年12月,簸箕村被贵州省林业局命名为2024年贵州省森林村寨。
簸箕村位于毛云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距开阳县城76公里,距省会贵阳68公里。东与高寨乡主比接壤,南与高寨乡杠寨村相邻,西与龙岗镇立京村毗邻,北与毛云乡鲁底村交界。全村人口2564人,其中农业人口2564人,居住有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158人。森林覆盖率55%,田土面积3779亩(其中田809亩,土2769亩),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无污染,是贵阳市首批确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交通条件逐渐完善,80%村寨通了水泥硬化路,逐步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先后建立了能繁母猪养殖基地、辣椒种植基地、艳红桃种植基地等。村境内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具
解放前夕称第六区联保,1951年隶属第十区称毛云乡,1952年改为簸箕行政村,1953年改为簸箕乡,1956年并入毛栗庄乡,1958年称毛云管理区簸箕大队,1984年改为簸箕村至今。
簸箕村附近有南江大峡谷(开阳峡谷生态公园)、白马峪温泉、香火岩、鲊坝塘、马头寨古建筑群、水头寨等旅游景点,有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开阳菜油、二块粑、红油米豆腐、八宝甲鱼等特产,有楠木渡花灯、苗族斗牛会、苗族杀鱼节、花溪苗绣、竹贴画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