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咸宁村 | 隶属:宣威镇 |
行政代码:522635103215 | 代码前6位:522635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5 | 邮政编码:5576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贵H | 行政级别:村 |
咸宁历史悠久,传明代发现“咸宁”签葬石刻,并有“大宋照宁”年号,咸宁因而得名。咸宁历为八寨厅(今丹寨县)辖地,并为其十一屯堡之一,故名咸宁堡。时堡未设堡官管理,至清康熙初年(1663年)始设官治,其后世袭。咸宁堡亦名纸(姐)烧堡,因过去堡中建有玉皇阁,僧尼焚烧纸钱,误毁全堡,故名。后复称转烧堡,因咸同年间各民族起义,义军在咸宁堡会师时,焚毁了村西五楼观音高阁,转烧堡之名由此而来。
咸宁村位于镇境中偏南部,东部及南部邻城中村,西南接比富村,西北抵光明村,北及东北与翁保村接壤,全村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9亩,其中田1005亩。辖4个组,含咸宁、上鲤尾、中鲤尾、下鲤尾4个自然寨。2005年,全村有392户,18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32人,占总人口的61%。村委会驻咸宁,距镇人民政府2.5公里。
咸宁村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西瓜、花生,经济林果主要有柑桔、金秋犁、柿子、葡萄、枣子和桃,面积450亩。全村有林地7904亩,森林覆盖率为56.9%,多为松用材林。过去,咸宁是个典型的干旱村,20世纪80年代修成咸宁至李贵冲水库的引水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调拨插花地,拟将八寨厅自瓮城河以北之地划归麻哈州,旋自民国三年(1914年)始实行划拨咸宁归属麻哈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此地属城东二区,设咸宁乡,1950年咸宁设村公所。
1958年称咸宁大队。
1984年复咸宁村至今。
咸宁村附近有斗蓬山景区、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铜鼓村、桃源岛避暑山庄、摆仰村、老山河峡谷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麻江蓝莓、麻江红蒜、麻江锌硒米、瑶族枫脂染、苗乡酸汤鱼饺、蓝浆果等特产,有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贵州剪纸、麻江枫香印染技艺、仫佬年、麻江瑶族服饰、瑶族隔冬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