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坝街村 | 隶属:都江镇 |
行政代码:522732105291 | 代码前6位:522732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4 | 邮政编码:5581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 | 行政级别:村 |
该地名来源于地理位置。相传原名叫巴街,因巴蜀兵驻扎于此,均冠以巴字,故名巴街,后因所在地位于都柳江和坝街河的汇流处的坝子上,后故称为坝街。
2024年10月,坝街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坝街村位于三都县东部,距县城47公里。全村总面积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3.38亩,山林面积33576亩。共辖16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寨,总人口2943人,农业人口2796人。劳动力(18-60周岁)1903人,有水族、苗族、汉族、侗族、布依族5种民族,以水族为主,占全村总人口91.06%。
坝街村属中低山峡谷地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各种植物的生长理想之地。全村粮食种植以水稻为主,经济来源以农、林、牧为主,养殖方面主要有牛、猪和本地土鸡等,受地理条件限制,属自产自销型经济状态。主要盛产麻竹、香菇、板栗、杨梅、猕猴桃等土特产品,杉、松、栗、樟等贵重材种丰富。森林覆盖
1984年公社改乡镇建制,坝街村属坝街乡管辖。
1991年建镇并乡撤区,属坝街乡管辖。
2024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属都江镇管辖。
2024年村组调整,原坝街村行政区域不变,取名坝街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
坝街村附近有姑鲁产蛋崖、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黔南水族墓群、水书摩崖、雪花洞、怎雷水族文化村等旅游景点,有三都水族马尾绣、鸡煮菜稀饭、三都九阡酒、三都香猪、三都风味酸、九阡李等特产,有水族端节、三都水族婚俗、水族女服、水族男服、水族双歌、三都水族服饰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