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岩底村 | 隶属:凉水井镇 |
行政代码:520624111201 | 代码前6位:520624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6 | 邮政编码:5651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贵D | 行政级别:村 |
因境内土壤和岩石皆带有红色,故命名为红岩底村。
红岩底村:红岩底村距凉水井镇所在地3公里,辖12个村民组,454户,1707人,劳动力1104人,有村办小学1所,整体文化素质较高,信息反馈快,总耕地912亩,保灌面积579亩,土壤多酸性壤土,粮食生产水平较高,人均产粮328公斤,人均纯收入1053元,经济收入主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红岩底村海拔600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约18℃--22℃,适合种植业的发展,但红岩底村交通不是很方便,虽位于铜思公路沿线,真正通公路的组只有4个,其余8个组不通公路,是下步解决的重点,此外,还有931人的人蓄饮水未解决。
2006年,红岩底村党支部被地、县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和“文明村”称号,2007年来
民国三年(1914年)属中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八区。
1949年属第六督导区。
1950年属第一区。
1953年属第八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红光大队,属孙家坝公社管辖。
1981年红光大队更名为红岩底大队,属孙家坝区的凉水井公社管辖。
1984年社改乡,将原城关区的河东、磨溪、龙江,鹦鹉溪区的关口、孙家坝区的凉水井、磨石溪、息乐溪7个乡划归凉水井区,建立凉水井乡、息乐溪乡、磨石溪乡、磨溪乡
红岩底村附近有思南温泉石林旅游景区、思唐古建筑群、乌江腾龙峡、郝家湾、思南府文庙、思南石林等旅游景点,有思南黄牛、思南土家香肠、思南花甜粑、龙凤花烛、思南绿豆粉、思南斗笠等特产,有思南花灯戏、乌江船工号子、上元沙洲节、仡佬毛龙节、松桃苗绣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