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桃花源村 | 隶属:乌罗镇 |
行政代码:520628107218 | 代码前6位:520628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6 | 邮政编码:5541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贵D | 行政级别:村 |
桃花源村原名冷家坝村,因村设冷家坝而得名。解放前,此地为农村集市,由于人烟稀少,赶集的人渺无几人,显得很冷清,只有一个卖小吃的,于是人们称为冷家坝。2008年1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桃花源村。
桃花源村,原名冷家坝村,2008年经县民政局批准更名为桃花源村。位于梵净山东部山脚,是松桃县唯一一个地处梵净山腹地的古朴村庄,全村共8个自然寨,13个村民组,约270户,总人口1260人。距松桃县城80公里,由寨英古镇、乌罗、孟溪三镇都可进入。目前,正在修建的梵净山环线公路穿村而过,更是贯穿了北达江口、南通印江通途。
梵净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深厚的佛教文化,与乌罗、桃花源都是分不开的。乌罗佛教文化始于唐代,明、清之时佛寺林立,僧侣云集,曾鼎盛一时。著名的“三宫一庙”修建于明、清年间,“三宫”即乌罗司禹王宫、万寿宫、飞山宫,一庙为关帝庙。在乌罗通往桃花源的路上有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约13
2024年8月,桃花源村被确定为第六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4年7月,桃花源村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民国33年(1944),桃花源原叫临汐江,属乌罗乡所辖的一个保;1950年3月1日,置乌罗乡公所,建立临汐江村属之;1952年10月,置高洞乡,临汐江村划随之管辖;1955年成立集市后临汐江村更名为兴隆场村,属高洞乡管辖;1958年11月,全县实行公社化后,兴隆场村改称为兴隆场大队,属高洞公社管辖;1959年1月,兴隆场大队属高洞管理区所辖;1965年涨大水,整个村子被淹没,大部份村民搬走,兴隆场
桃花源村附近有苗王城风景区、欧百川故居陈列馆、松桃云落屯悬棺葬、寨英村古建筑群、寨英古镇、松桃虎渡口遗址等旅游景点,有松桃桐油、松桃烂糊桥米豆腐、松桃卤鸭、蒿菜粑、紫色红薯、黔东草海生态鹅等特产,有松桃苗绣、寨英滚龙、松桃傩戏、后硐茶灯、巴狄雄萨滚、苗族“六月六”情人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