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坪村 | 隶属: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
行政代码:520603205200 | 代码前6位:520603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6 | 邮政编码:554300 |
城乡分类:乡中心区 | 分类代码:210 |
车牌代码:贵D | 行政级别:村 |
因地势平坦开阔,于清咸丰初年形成场市,逢农历三、八赶集沿袭至今,故得名大坪场。又因村委会驻大坪场,故得名。
大坪村位于大坪乡北面,东、东南面与柴山、川硐塘村相连,南面与龙门村相交,西南、西、北面与铜锣、炉山村和江口县接壤,总面积18.27平方千米。辖大坪场上、下街组、油店一、二组、包勉、田坝上、下组、客蚂溪、龙抗、屯口湾、凉水井、上屯湾、下屯湾18个村民组。2003年有乡村住户522户,乡村人口2087人。以侗、土家、苗族人口居多。有贫困人口100余人,分布在龙抗、田坝、屯湾、包勉、油店等村民组。村委会驻大坪场上街村民组。
2003年9个村民组通自来水,13个村民组通电、通邮件,12个村民组通公路、通汽车,8个村民组通电话(有固定电话120多门),建有12个农用卫星接收站。6户使用沼气。
大坪于清咸丰初年形成场市,逢农历三、八赶集沿袭至今。
明、清时属铜仁府省溪长官司瓮帕洞地,清末移县治后属铜仁府直辖。
民国2年撤府后属铜仁县。
1919年曾设置大坪、瓮岩、清塘等小乡。
1924年属第二区大坪联保。
1930年设大坪乡,1931年和黑岩乡合并为坪岩乡,1932年又分出大坪乡。
从1949年至1956年建村,1957年改为大坪初级社。
1958年改为大坪生产大队。
1984年改为大坪村委会。
1992
大坪村附近有朱砂古镇(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万山九丰农业博览园、万山镇土坪村、云盘山、万山雪花洞、万山汞矿遗址等旅游景点,有渣辣面、土家“草凳”、铜仁糍粑、刨汤、铜仁锅巴粉、铜仁红薯干等特产,有万山鼟锣、赶社节、仡佬毛龙节、松桃苗绣、思南花灯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