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西桥镇 | 隶属:西秀区 |
行政代码:520402105 | 代码前6位:520402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1 | 邮政编码:561000 |
车牌代码:贵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2.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4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大西桥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大水桥西侧而得名。
大西桥镇系安顺市西秀区东大门,距城区域约3公里,贵黄公路、滇黔公路、“株六”铁路复线从境内穿越而过,区域面积72.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729亩。境内资源丰富,有煤、大理石、白棉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用于宾馆、饭店及石雕和高层建筑基建的白棉石的储量达120万立方米以上;可开发利用的荒山坡资源达4000余亩;茶叶种植面积6000余亩,“顺锋笔毫”、“竹叶青”、“龙宫”三个“陆羽杯”名牌就出自我镇下九村,目前,茶叶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盛产油菜籽、辣大蒜、黄花梨等农副产品;有娄家庄民族文化旅游风情点;农民以经商为主;是省级小康镇,是一个交通方便、经济发达、商贸活跃、信息灵通的乡镇,欢迎有识之
2024年8月,大西桥镇被确定为第四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镇。
2024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大西桥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12月,第八批贵州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大西桥镇上榜。
文化旅游:
鲍家屯景区古村落鲍家屯,隶属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最早建立屯堡村落,择地选址考究、规划布局独特、民居风格古朴敦实、环境错落有致、军事功能明显突出、水利工程设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俗称“鲍屯”)距安顺市区东22公里,始建于大明洪武二年,被誉为“大明屯堡第一屯”,位于滇黔古道的鲍屯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水源充沛、易于屯田垦荒,从而造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明洪武初年,安顺建普定卫,分属普定卫与安顺州,州、卫合并为安顺军民府后属安顺军民府。
民国三年(1914年),安顺府改安顺县,属安顺县。
1949年,建尚武乡。
1984年,更名大西桥镇。
1991年,市、县合并属安顺市。
2000年6月,撤地建市后,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24年12月,属西秀区。
原名水桥屯,又称大水桥。以此得名“大西桥”。…[详细]
石板房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大门,滇黔公路、株六复线铁路穿村而过,村后有贵黄、清黄高等级公路,是一个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文化发达的自然村,有职业技术中…[详细]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西北面,距城区二十三公里,土地面积1700亩,汉、苗、回杂居,总人口1803人,在我村范围内,有养殖户12户,种植户100余户,…[详细]
小寨村地处安顺市东面,属西秀区大西桥镇直辖的行政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安顺市区20公里,省城贵阳市70公里,清黄、贵黄高速公路顺村寨南北越境而过,…[详细]
我村位于西秀区东部,大西桥镇东北面,距省城60公里,安顺市城区23公里,国土面积3.14平方公里,属峰丛岩溶地貌、山坡、岩溶坝子交错公布,平均海坡13…[详细]
中所村位于大西桥镇东部,距镇政府约两公里,滇黔线贵、贵黄线、株六复线、关州线从中横贯而过,是一个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村民纯朴的屯堡自然村寨,全村总户数…[详细]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南面,距城区25公里,土地面积2140亩,汉族组成,全村十四个村民组,总人口3841人,在我村范围内有种植西红柿5户,面积达1…[详细]
三铺村自明代建村以来,已有600多年历史,三铺村原名中伙铺。后因从安顺出发往东,需经头铺、二铺两个驿站才到三铺,因此改名三铺。 三铺村地处大西桥…[详细]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西北面,距离城区20公里,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清镇高速公路贯穿蔬菜科普示范基地,南邻贵黄高等级公路、302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全…[详细]
鲍屯村位于安顺城区东面,距城区22公里,全村710户,2396人,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瓮城核心保护区2.62平方公里。 鲍屯村…[详细]
九溪村位于西秀区东南部,大西桥镇南部,距省会贵阳80公里,安顺城区27公里,全村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关州公路源村而过,从北向南流泾。主要矿产资源有…[详细]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所在地北面,与平坝县二官村、乐平、天龙相邻,距安顺市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清黄公路从村之南面东面行走,乡村公路通往大西…[详细]
同心,因该村为马场村和新寨村合并而来,取两村同心齐力之意,称为“同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