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竹毫村 | 隶属:宗地镇 |
行政代码:520425105216 | 代码前6位:520425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3 | 邮政编码:5508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贵G | 行政级别:村 |
因该地以原竹林村和打毫村合并后的第一个字来命名,第一是方便记,第二是希望合并后的村和谐共处,升升日上,故而得名。
戈岜村位于宗地乡南面方向,937人人口,其中苗族占100%,全组农村党员1名,独生子女0户、双女结扎1户,婚育龄妇女30 人,已婚育龄妇女28人,外出务工 53人。全组种植面积 200 亩,其中田0亩,地 200亩,实际种植面积 234亩,其中田0亩,地234亩,全组有林地面积670 亩,其中封山育林(公益林670 亩),退耕还林0亩,株防、长防工程0亩,坡改梯 0亩,小水窖0 个,水池0个(30立方米以下),大水池1个,每年缺水时间约 5个月,( 10 月1 日- 2 月 1 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大蒜、养牛、养羊、养猪、外出务工等。
全组适宜种植玉米农作物,
解放初属猴场区宗地乡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望谟县宗地人民公社打郎管理区竹林大队、打豪大队,1963年属水塘区打郎公社竹林大队、打豪大队,1965年紫云县划归安顺专区,1966年根据国务院(65)国议字33号文件,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紫云县行政区划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其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区打郎公社竹林大队、打豪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为打郎乡竹林村村民委员会、
竹毫村附近有紫云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区、大河苗寨、盲谷、大穿洞、紫云望天洞、穿上洞等旅游景点,有紫云冰脆李、紫云红芯红薯、板当苡仁米、紫云红心红薯、紫云花猪、紫云蓝莓等特产,有戈若民族服饰、亚鲁王、铜鼓十二调、安顺地戏、戈若民族服饰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