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门村 | 隶属:天涯镇 |
行政代码:460204198227 | 代码前6位:460204 |
行政区域:海南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99 | 邮政编码:5721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琼B | 行政级别:村 |
南朝隋初,冼夫人抚定海南千余黎峒,委白虎将军文门寨设坛,与诸峒黎首歃血盟誓,齐心归化。从此,文门寨成为沐浴中原教化的古老村寨之一。另传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钦差大臣苗曹汤、太守程哲、范云梯等三人奉命来海南,巡视至文门,见四围青山环抱,左右蟠龙向海,得水藏风,祥云紫光泛起。因此,他们便认定此地为福地,决定驻节其中,并定“文门”为村名。
2024年8月,文门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4年12月,文门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24年11月,文门村入选海南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五星级美丽乡村)。
2024年9月,住建部公布了2024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文门村入选环境整治示范村。
天涯区文门村,地处原天涯镇以北的“龙海盆地”,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纯黎族村庄。据历史记载,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钦差大臣苗曹汤奉御命来海南,认定此次乃“四周青山环抱,左右蟠龙向海,得水藏风,祥云紫光泛起”的福地,决定驻节其中,并定“文门”为村名,以发扬文教。时至今日,仍可寻见“天涯古道”的蛛丝马迹,亦可领略“惊天石”与参天古树的造化神笔。数千年来,古与今,山与海,黎与汉,封闭与开放,蛮荒与文明,都通过这座“门”来吐纳、转化。在这里,以极富象征力的黎族象形符号为代表的黎族文化蓬勃向上,极力争取的积极因素消融了南迁,南谪的文人雅士那种郁郁得志的凄苦之情,孕
1953年名为文门片乡。
1960年改为文门大队。
1984年改为管理区。
1993年更改为文门村民委员会。
文门村附近有蜈支洲岛、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亚龙湾、大东海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陵水珍珠、椰子、菠萝蜜干等特产,有洗龙水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