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杜生镇 | 隶属:沧县 |
行政代码:130921102 | 代码前6位:130921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7 | 邮政编码:061000 |
车牌代码:冀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81万人 |
人口密度:约69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0个行政村 |
1404年,最早迁入此地的3户移民在村南共同种植杜树一株,相约树活则居,树死则徙。来年杜树成活,为作纪念,将村庄定名为杜生。
杜生镇位于沧县人民政府驻地西33公里处。杜生镇南邻崔尔庄镇,东与大官厅乡接壤,西、北与河间市相邻。朔黄铁路、331省道从镇内北部横穿而过,杜(生)崔(尔庄)公路纵贯镇境中部。马兰碱河、朱家运粮河(简称朱家河)、建国沟在境内弯转流过。
全镇共有耕地 60862 亩,全部为水浇地,其中枣树面积 53400 亩, 2003 年粮食播种面积 94185 亩(为夏秋两季累计),蔬菜 2643 亩。粮食单产 4174 公斤 ,总产 25905.8 吨,果品总产量达 34544.4 吨,蔬菜单产 4667 公斤 ,总产 12193 吨,农业总产值 17270 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 12889
2024年7月,杜生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杜生镇境域属任河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建国县。
1954年,划归沧县十区。
1955年,建杜生乡。
1958年秋,杜生、大官厅2个乡合并成立沧县红旗第三公社(驻杜生),为杜生管理区。
1961年,析出建杜生公社。
1984年,改为杜生镇。
1996年,史楼乡并入。
东杜生现有居民385户,人口1709人,姓氏有刘、姜、尚、许、李1952年前东杜生隶属于献县,1952年后建国县在杜生村成立,杜生村隶属于建国县杜生镇…[详细]
杜生西村地处沧州市西三十公里,系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盛产金丝小枣,有“小枣之乡”之美誉。杜生,早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刘兴由山…[详细]
邢村大队位于沧县西部,杜生镇南1公里处,属于平原地区,该村据说古代姓氏全部姓邢,所以取名为邢村,由于燕王扫北灭绝该村,该村村西有肉丘坟一处,该村原来都…[详细]
陈村位于杜生镇南1公里,目前人口1065人,总耕地面积1100亩,共8姓,陈姓最多,村名由来是一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至此而起名陈村。人均纯收入2100…[详细]
大刘村全村现有水浇地885亩,135户,人口569人。现有塑料加工制品企业30家。…[详细]
小刘村地处沧州以西三十公里处,系华北平原之地,土地肥沃,盛产金丝小枣。早在明清永乐年间,刘姓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后因哥俩分家,小刘村为小弟,故称小刘…[详细]
王村位于杜生镇正南1公里,村靠公路出行方便,农田肥沃,耕地面积315亩,农户89户,人口31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村经济主要是塑料包装及小枣…[详细]
陈会头村位于杜生镇东3公里。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明朝年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此地。全村村民247户,853人,耕地1026亩。姓氏以陈姓为主,约占…[详细]
曹会头村位于沧河路南杜生镇东两公里,西与孙会头,北与王会头,南与刘会头相邻。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村民155户,535人,耕地700亩。因本村曹…[详细]
孙会头村位于杜生镇东两千米。孙会头村背靠沧河公路,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村民152户,527人,耕地800亩。姓氏为孙李二姓占百分之九十八,其他…[详细]
刘会头村位于沧河路以南、杜生镇东二公里处,北与曹会头村、南与陈会头村相邻。属于北方季风气候区,大块农田较多。因本村刘姓大户入村较早故起名为刘会头村,此…[详细]
王会头村坐落在杜生镇东两公里处,老沧河路在村中穿过,村北有沧保公路、朔黄铁路,其中朔黄铁路车站就建在王会头村境内,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本村现有52…[详细]
袁才村坐落在老沧保路杜生段南侧约1公里,廊泊路西侧4公里处,东与大官厅乡接壤,南邻纪小河、杜小河村,西与陈会头、刘会头相望,和高才村土地相连。本村现有…[详细]
高才村位于沧河沿线,杜生镇以东4公里,全村以高姓为主,另有曹、张、丁姓,全村有耕地860亩,居民190户共603人。全村经济收入以种植为主。近几年外出…[详细]
辛庄村位于沧县杜生镇东北3公里,省道沧保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明朝永乐年,由现杜生镇高才村迁往此地取名新庄子,后来演变成辛庄。村庄有王氏大户、刘、…[详细]
往生堂村位于沧河路以北、杜生镇西北二公里处,北与董尔庄村。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块农田较多。据传古代有一座大庙堂来往香客非常多因此取名往生堂,村里以…[详细]
刘屯村属杜生镇所辖。总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沧县杜生镇东北2公里,距离沧保路1.5公里,交通方便。明朝永乐2年由山西洪洞迁移此地取名刘屯村。全村43…[详细]
董尔庄村位于杜生镇北两公里,全村经济收入以种植为主,耕地面积1350亩,205户,总人口922人,姓氏情况:董、郑、燕、张、荆五姓。…[详细]
西北庄村位于沧保路北两公里,处于东北庄刘屯之间。自1414年建村以来,村名一直延用至今。主要由杨、王、宋、刘、黄五姓组成。目前全村有246户,1025…[详细]
东北庄原隶属于献县,建国后划归为建国县(县政府杜生)又迁至沧州,随即改为沧县。 该村位于大运河25公里,西靠黑龙港河畔。塑黄铁路,沧保公路,廊泊公路…[详细]
前侯村位于杜生镇正西,西与河间市交界,距离沧保公路1公里,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该村建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5年),从河南归德府夏邑县千丁大王庄…[详细]
后候村隶属河北省沧县杜生镇,位于镇政府以西约2.5公里处,北依沧保公路,南临前侯,西与河间市景河镇店子村接壤,东临李屯、张屯相望。本村现有人口2010…[详细]
张屯村原各张家屯村,明朝永尔二年(1404年)张姓,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徙于此,村名张家李村,后又陆续从青县丰截河村、里坦村、沧县杜生村搬来张姓、…[详细]
赵屯位于沧县西境距沧30公里,位于沧河公路南不到壹华里。解放前55户,349人,土地774.7亩,每人平均2.2亩,地势低洼,土质盐碱。…[详细]
李屯村坐落在沧州市区西30公里,沧保公路南侧。建村于1578年(明万历六年)由河间市李召庄村搬来,村名由姓氏定为李家屯村,后简化为李屯村。耕地面积25…[详细]
前史楼村位于杜生镇最南端,与崔尔庄镇李韩店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1725亩,286户人家,1186人。全村98%为史姓,只有几户赵姓。主要以农业为主,小…[详细]
后史楼村坐落在沧州市区西30公里,沧保公路南侧。全村以史姓为主,另有黄、张、毕等姓。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050亩,居民300余户,1500余人。…[详细]
小垛庄拥有52户人家,222人,耕地面积1100亩,人均收入8000元。是沧县最小的村庄。虽然是最小村庄,却培养出了心忧天下,载入史册的一辈英才。在清…[详细]
张韩店村隶属杜生镇所辖。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1980亩,1290口人。村址位于镇南4公里处,北距沧保公路4公里,南距307国道6.5公里,柏油马路直…[详细]
前八方村位于沧县杜生镇东南6公里处。明永乐2年,由于所处位置地势较高,可观八方,得名前八方村。历史考证由臧姓立村,后有高姓、王姓、张姓、刘姓、李姓等姓…[详细]
后八方位于朱家运粮河以北,杜生镇东南,全村以臧姓为主,另有李、吕、刘姓,全村有耕地1020亩,居民160户,人口602人。全村经济收入以种植为主,有小…[详细]
杜小河村位于杜生镇东南。明初(1604年)人口大迁徙,杜姓迁至现址,因村北有一条小河,故名杜小河。全村以杜姓为主,另有魏、黄、陈、刘几姓。全村有耕地1…[详细]
周刘村属于沧县杜生镇,属于平原地带,本村由杜生镇刘屯村迁至此,有刘姓大户,还有赵、王、杜、史。耕地面积500多亩,120多户,总人口500人左右,农民…[详细]
纪小河村位于杜生镇东南6公里,明初(1604)年人口大迁徙纪姓迁至现址。因村北有条小河,故名纪小河,全村以纪姓为主,另有李、马、孟、几姓。全村有耕地1…[详细]
杜乜村东临后史楼、南面铁甲营、西有南王大、北临张庄子。西洼马兰碱河与家南马兰碱河,如太师椅后圈形环村,全村有地2022亩、360户、1300多人,村民…[详细]
郑乜村位于杜生镇南6公里处,人口890人,农户220户,人均收入5000元,耕地面积1300亩,主要以种植枣树、玉米为主。本村起初由郑氏、聂氏两姓建村…[详细]
卢乜村隶属杜生镇所辖。位于杜生镇政府西南5公里。全村以卢姓为主,另有李、郭、刘、韩等姓。全村耕地1100亩,居民180户,人口698人。全村经济收入以…[详细]
东中王大村位于沧县杜生镇西南4公里,明朝永乐年间因周围邻村距我村都有五里路,我村在中,故名中王大。61年分东西大队,我村在东,即东中王大村。村庄有刘、…[详细]
西中王大村隶属杜生镇。位于杜生镇西南角,距北京17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沧州25公里,东与东中王大相连,南与南中王大相接,西与河间相接,北与前侯…[详细]
张庄子村位于杜生镇政府西南二公里处,北与陈村、南与乜村、西与中王大村相邻。明永乐年间由山东诸城县大张庄迁来定名张家庄。姓氏以张、丁两姓为主,全村人口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