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杨桥镇 | 隶属:大名县 |
行政代码:130425101 | 代码前6位:130425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0 | 邮政编码:056900 |
车牌代码:冀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66万人 |
人口密度:5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0个行政村 |
明代漳河流经此地,邻村一杨姓大户在此建桥一座,人称杨家桥,渐成村落,后简化为杨桥。
2024年10月,河北省爱卫会命名杨桥镇为2024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2024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杨桥镇人口数量为3.66万人,位列大名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
大名县辖镇。1953年置杨桥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元月北马头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北,相距20公里。面积62.8平方公里,人口3.8万。大(名)和(寨)公路过境。辖杨桥、房头、程子、后黄庄、前黄庄、后齐庄、白庄、前齐庄、沐浴庄、赵庄、冯屯、边村、李村、马村、程马寨、前桑圈、后桑圈、李马寨、刘马寨、胡马寨、黄马寨、小庄、东司庄、北马头、西马头、祝村、南马头、黄安庄、乔庄、未庄、王庄、安庄、小霍庄、大霍庄、东周庄、西周庄、前海子、后海子、武庄、东海子4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是县内主要产棉区之一.
文化旅游:
泰山行宫九莲阁碑位于大名县杨桥镇东海子村内。泰山行宫九莲阁碑是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1体制下放,为杨桥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杨桥镇;1996年2月北马头乡并入杨桥镇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漳河流经此地,邻村一杨姓大户在此建桥一座,人称杨家桥,渐成村落,后简化为杨桥。…[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庄地处古漳河的支流——俗称樊河故道旁,故名樊河道村,当地群众习惯称为“房头”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程姓最早在此定居,故称程子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建村时村民都姓黄,原称黄庄,后分为前后两村,此村在北部,称后黄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建村时村民都姓黄,原称黄庄,后分为前后两村,此村在南部,称前黄庄。…[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建村时村民多为白姓,故取村名为白庄。后因重名村较多,1982年5月更名为西白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村庄靠近漳河故道,屡遭水患,村民齐心协力搬迁于高埠之上,为纪念这一壮举,故将村命名为齐庄。后分为前后两村,此村在南部,称前齐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村庄靠近漳河故道,屡遭水患,村民齐心协力搬迁于高埠之上,为纪念这一壮举,故将村命名为齐庄。后分为前后两村,此村在北部,称后齐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村西有一条河,水浅且清,盛夏人们常在此处洗浴,故名沐浴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赵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赵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冯姓最先迁于此地定居,故名冯屯。…[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村名为草村,因多发死亡事故,术士说是东邻马村的“马”吃“草”,遂改为“鞭村”,后演化为“边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李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马姓最早迁于此地定居,故名马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北宋时此地为骑兵营寨,后程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程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代时这里是富人的场院,周围尽是寨桑,后因战争,人去地荒,寨桑尚存。明初迁民于此,因村周围有许多寨桑树,故名桑圈。后分为前后两村,该村在南部,称前桑圈…[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代时这里是富人的场院,周围尽是寨桑,后因战争,人去地荒,寨桑尚存。明初迁民于此,因村周围有许多寨桑树,故名桑圈。后分为前后两村,该村在北部,称后桑圈…[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北宋时此地为骑兵营寨,后李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李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北宋时此地为骑兵营寨,后刘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刘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北宋时此地为骑兵营寨,后胡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胡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北宋时此地为骑兵营寨,后黄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黄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小人少,故名小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这一带有两个较大的寺院,称东寺、西寺。该村邻东寺,称东寺庄,后演变为东司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这里是漳河的一个码头,故村名以码头称之,后演变为马头村。有三个村并存,因该村在北部,故名北马头。…[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这里是漳河的一个码头,故村名以码头称之,后演变为马头村。有三个村并存,因该村在西部,故名西马头。…[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这里是漳河的一个码头,故村名以码头称之,后演变为马头村。有三个村并存,因该村在南部,故名南马头。…[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历史上该村祝姓较多,故名祝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取吉祥平安之意,历史上该村黄姓较多,故名黄安庄。…[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乔姓迁于此地定居,村以姓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迁民至此地时,魏姓居多,村以姓氏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庄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杨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有温姓迁于此地,时称温庄;后又迁入安姓,人口逐渐发展为多数,村名遂改为安庄。…[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霍姓迁于此地定居,当时人数较少,故称小霍庄。…[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数十户霍姓人家迁于此地定居,因与小霍庄毗邻,故称大霍庄。…[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从外地迁入周姓定居,分驻东西两村,该村在东部,故称东周庄。…[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从外地迁入周姓定居,分驻东西两村,该村在西部,故称西周庄。…[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漳河流经此地,有一较大面积积水,望之如海,俗语称海子。该村在海子东边,故称东海子。…[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漳河流经此地,有一较大面积积水,望之如海,俗语称海子。该村在海子北部,故称后海子。…[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漳河流经此地,有一较大面积积水,望之如海,俗语称海子。该村在海子南边,故称前海子。…[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有武姓迁于此地定居,村以姓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