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孙陶集镇

地名:孙陶集镇隶属临漳县
行政代码:130423102代码前6位:130423
行政区域:河北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10 邮政编码:056600
车牌代码:冀D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0.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93万人
人口密度:约70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镇、4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孙陶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叫孙陶,明代仍之。后发展为集市,清乾隆年至今为孙陶集。据查,最初孙、陶两姓迁此建村,取名孙陶。

基本介绍:

孙陶集镇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县境南部,与河南省接壤。面积70.4平方千米,人口5.47万人(2002年)。辖5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集孟村。

孙陶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叫孙陶,明代仍之。后发展为集市,清乾隆年至今为孙陶集。据查,最初孙、陶两姓迁此建村,取名孙陶。

-村庄简介

孟村

孙陶集北侧为孟村。据查,最初孟姓迁此建村,取名孟家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孟家村。咸丰年至光绪年为东孟家村,后简化为孟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孙陶集和孟村合并为一个生产大队,即一个行政村,称集孟村。1982年3月2日改为孙陶集。孙陶集耕地面积1990亩,农业人口2213人。

三宗庙

据查,明

+查看详细孙陶集镇概况>>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临漳县第五区;1953年为孙陶乡;1958年为青春人民公社所辖;1961年建置为孙陶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孙陶集镇;1996年韩村乡并入改置孙陶集镇至今。

邯郸赵王城遗址公园
集孟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孙陶集北侧为孟村。据查,最初孟姓迁此建村,取名孟家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孟家村。咸丰年至光绪年为东孟家村,后简化为孟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详细]

商村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商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商家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有商家村,简称商村。村名一直沿用。…[详细]

段汪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嘉靖年间,漳河发大水,此地一片汪洋。村民在村西边打迎水坝,分段截流,制止了水灾,故定名段汪村。清咸丰年以来皆为段汪村。…[详细]

古辛屯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辛屯原名小屯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小屯村。咸丰年至光绪年皆为小屯村。因迁来之民到此建新村,取名古新屯。后演变为古辛屯。…[详细]

豆付营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北京密州(今密云县)十里理论庄一位姓贾的在彰德府(今安阳)赵王府任武职。他在此安营扎寨,故名豆腐营。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豆腐营。村名一直沿用…[详细]

梁家店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此地为漳河渡口。后来,几户梁姓在此开店,故名梁家店。清光绪年一直为梁家店。…[详细]

香坊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有香房村。据查,清代从韩村搬来八户人家定居于此,设房制香,取村名香房。…[详细]

小郭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两个村:郭家村、高家庄。据查,明初,郭姓、高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郭姓在东部,取名郭家村。高姓在西部,取名高家庄。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有郭家…[详细]

李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李家庄。简称李庄。…[详细]

苗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苗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苗家庄。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苗家庄,后简化为苗庄。…[详细]

西马庄村

西马庄耕地面积804亩,农业人口966人。…[详细]

羊羔屯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魏、北齐时这一带为牧羊场地,后形成村落。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羊毛屯,咸丰年以来皆为羊羔屯,1982年3月2日改为西羊羔屯。…[详细]

三宗庙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人,陈姓、吕姓、何姓在村东头分别修建了三个宗庙,因此称三宗庙。后该村发展成为集市,明正德年为三宗庙集。清乾隆年为三宗庙。…[详细]

西芦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宋有卢村,明代仍之。清乾隆年为卢家村,咸丰年为东卢村和西卢村,光绪年到一直为东芦村、西芦村。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王还、王迁兄弟二人从山西…[详细]

东芦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宋有卢村,明代仍之。清乾隆年为卢家村,咸丰年为东卢村和西卢村,光绪年到一直为东芦村、西芦村。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王还、王迁兄弟二人从山西…[详细]

镇河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代此地有三个村:郭家庄、东薛村、西薛村。清乾隆年间,漳河改道,迫使东薛村、西薛村搬迁,与郭家庄合并。村民意愿从此再不受漳河危害,故取名镇河村。…[详细]

陈村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陈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陈家村。清咸丰年以来皆为陈家村。简称陈村。…[详细]

马许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两个村:马家庄、许家村。据查,明初马姓、许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马姓在西部,称马家庄,简称马庄。许姓在东部,称许家村,简称许村。后两村合并,取…[详细]

杜家堂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杜氏族谱》及杜氏先祖碑文记载,明初,杜永资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建村,取村名为杜家堂。清宣统二年漳水暴涨,原村冲毁,部分杜姓搬迁于此,仍名杜家堂。…[详细]

西郝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郝氏家谱》记载,明初郝姓从山西屯留县迁此建村,取名郝家村。清咸丰年至光绪年为郝家村,简称郝村。1982年3月2日改为西郝村。…[详细]

耿小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耿姓迁此建村,因村小,取名耿小庄。清咸丰年以来皆为耿小庄。…[详细]

三王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三冢王村。清乾隆年、咸丰年、光绪年皆为三冢王村。后简化为三王村。…[详细]

水牛李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好德从山西洪洞县赶二水牛迁此,克昌厥后,绵延子孙,成为村落,故名水牛李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有水牛李村。村名一直沿用。简称水牛李。…[详细]

常小庄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初,常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村不大,故取名常小庄。清光绪年以来皆为常小庄。…[详细]

兴王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王举明从山西屯留县西体村迁此定居,逐渐兴旺起来,故取名为兴王村。清咸丰年以来皆为兴王村。…[详细]

西孙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孙氏家谱》记载,清初,临漳北关孙姓迁此定居,取名孙家村。因重名,1982年3月2日改为西孙村。…[详细]

张家店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代此地为一河口,一位姓张的在此开店,故称张家店。清光绪年以来皆为张家店。…[详细]

胡郭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初,郭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郭家村。后来胡姓迁入,改名为胡郭村。…[详细]

郝家庙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此地有一位姓郝的在京城担任提牌官,修了座家庙,故取村名郝家庙。清乾隆年一直皆为郝家庙。…[详细]

陈家堂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位姓陈的在京城做了官,他在该地修了个庙堂,故叫陈家堂。清光绪年以来皆为陈家堂。…[详细]

冯村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冯姓迁此定居,故定村名为痛快家村。清咸丰年以来皆为冯家村,简称冯村。…[详细]

尚村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尚村历史悠久。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北宋叫淳于。明正德年为唇于。清末,该村刘姓居官,认为高尚,改村名为尚家村。清乾隆年以来皆为尚家村,简称尚村。…[详细]

陈小庄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陈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村不大,取名陈家小庄。后演变为陈小庄。…[详细]

南赵庄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中赵家庄。1982年3月2日改为南赵庄。…[详细]

潘村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山西洪洞潘姓迁此定居,取村名潘家村。简称潘村。…[详细]

大楼王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此村有一位名叫王虎臣的人,家有土地千顷,有权有势。他盖了座楼房又高又大,在方圆村庄只有一家,故起村名大楼王村。清咸丰年一直皆为大楼王村,简称大楼王…[详细]

沙河岸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迁来之民在沙河岸上定居,取村名沙河岸。因该村位于东岸,故名东沙河岸,后复名沙河岸。清咸丰年以来皆为沙河岸。…[详细]

大韩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韩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名韩家村。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韩家村。咸丰年至光绪年皆为韩家村。1949年该村与大碾村合并后取名大韩村。…[详细]

教书屯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此村叫校书(宋代官名),明代仍之。清乾隆年以来皆为教书屯。相传,北宋有一校书在此定居,得名校书屯,后演变为教书屯。…[详细]

何屯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三宗庙村何森搬迁此地定居,取名何家屯。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何家屯。咸丰年一直皆为何家屯。简称何屯。…[详细]

孟村铺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该村与穆村之间有一大坡,得名“穆家坡”,村民称“铺上”,后演变为孟村铺。…[详细]

司庄村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司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名司家庄。清咸丰年以来皆为司家庄。简称司庄。…[详细]

姚庄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姚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姚家庄。清光绪年以来皆为姚家庄。简称姚庄。…[详细]

蔡村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蔡姓从东边的漳河边迁此定居,得名蔡家村。清光绪年以来皆为蔡家村。简称蔡村。…[详细]

孟村村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叫孟村,属安阳县,后划归临漳县。据查,明初孟向、孟会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村名孟家村。清乾隆年、咸丰年、光绪年均为孟家村。今简化为孟村。…[详细]

杨村村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杨士洪、杨士能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名杨家村。清光绪年以来皆为杨家村。简称杨村。…[详细]

李村村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名李家村,清光绪年以来皆为李家村。简称李村。…[详细]

刘家庄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名刘家村。清咸丰年一直皆为刘家村。…[详细]

王家庄村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王家庄。清咸丰年一直皆为王家庄。…[详细]

郭村村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郭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得名郭家村。清咸丰年以来皆为郭家村。简称郭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孙陶集镇面积相当:
到孙陶集镇必去著名景点
孙陶集镇相关名人
孙陶集镇特产与美食
孙陶集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临漳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