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城镇 | 隶属:滦南县 |
行政代码:130224117 | 代码前6位:130224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5 | 邮政编码:063500 |
车牌代码:冀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9万人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马城村得名。
马城镇位于滦南县东北角,距县城25公里,北与滦县接壤,东与昌黎隔滦河相望,平青乐公路南北穿境而过,总土地面积46046亩,其中耕地面积22672亩,全镇总人口15755人,辖23个行政村。
近年来,本着“特色化主导产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化优质产品”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鲜桃生产、蛋鸡养殖、民营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鲜桃生产。鲜桃生产是马城的传统产业,广大群众对鲜桃栽培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充分的积极性,近几年来,鲜桃面积迅速增加,截止目前,鲜桃面积已达80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0%,并形成了邸庄、刘庄、翟庄和
2024年5月,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国初,属滦县;1945年5月属滦南县二区;1953年5月为马城乡;1954年7月属滦县九区;1958年9月属滦县卫星人民公社,11月属乐亭县长凝人民公社;1961年6月设马城人民公社,属乐亭县;1963年1月为滦南县马城人民公社;1984年5月为滦南县马城乡;1993年4月为滦南县马城镇;1996年4月为滦南县马城管理区;2002年2月为滦南县马城镇至今。
据县志记载:马城,旧县名,亦系古寨名。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曾置马城县,以通水运。中国古地名大词典载:马城县在直隶滦县南20公里。马城县曾有城墙…[详细]
相传,明朝初年,有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立村。因王姓户大人多,故名大王家庄,后简称大王庄。 …[详细]
相传,过去曾有姓高的人家在此经营栗树园。后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立村,故取名栗园营。 …[详细]
相传,明朝初年,有高、梁、糜三姓由山西山后陆洲迁至此地居住,因糜姓是皇亲,有权有势,故称米家庄,后称糜庄。 …[详细]
相传,明朝初年,有白姓人家在此居住,取名白家庄。后山西山后陆洲移民到此定居,先用白家庄村名,后写成柏庄。 …[详细]
相传,明朝初年,贺姓祖先贺昌功由山西山后陆洲洪洞县邑宁庄八甲大槐树下迁至此地。原有赵李两家居住,贺姓迁来后人多得势,故称贺家庄,简称贺庄。 …[详细]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外省移民来此定居时,大部分给了住宅。陈、杨、刘等8姓由山西山后陆洲大槐树下移民到此地较晚,没给住宅,立村后故称多余屯,并沿用至今。…[详细]
相传,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陈、石两家由多余屯村搬到东沙坨子上居住,后聚集户逐渐增多,建村后取名东坨子。 …[详细]
相传,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有陈、顾两户由多余屯村迁到村东南沙坨高地居住。后因人口增多,形成村庄,因位于多余屯南部,故名南坨子。南行子村:相传,…[详细]
相传,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有姓郝的一家在此地居住,取名郝庄。永乐初年,赵、王、张、刘几家由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仍沿用原村名至今。小郝庄:相传…[详细]
相传,明朝初年,曾有赵家一户在此居住,始称赵庄子。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因李家人多户大,故改名李家庄,后称大李庄。 …[详细]
相传,过去在大王庄以东滦河沿上,有一村称鬼王庄,又名河沿庄,后因滦河泛滥被冲毁,居民来此建村,后又有移民迁入,取人财两旺之意,得名兴旺庄。 …[详细]
相传,过去该村叫翟蔺庄。明朝初年,先祖王豪由山西山后陆洲迁至此地,因王姓人多户大,故称小王家庄。又因位于马城东南,亦称南小王家庄,简称南小王庄。 …[详细]
相传,翟姓先祖由山西山后陆洲迁至此地,故名翟家庄,后简称翟庄。 …[详细]
相传,过去有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建村,因刘姓人多户大,故名刘家庄,又称北刘庄。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名为老刘庄。 …[详细]
相传,过去由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定居,因邸姓户大人多,故名邸家庄,简称邸庄。 …[详细]
相传,过去有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在清河桥头建村居住。因此地曾住过兵营,故称桥头营。 …[详细]
相传,过去有王、梁、邹、马几姓由山西山后陆洲移至此地,在高台上立村,马姓户大人多,故称马家台,后简称马台。 …[详细]
相传,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王姓由本县桥头营村搬到此地建村,因在乐营以东,故取名东营。 …[详细]
相传,过去有田姓由山西山后陆洲迁民至此地立村,因位于高台上,故名田家台,后简称田台。 …[详细]
相传,过去有张姓由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建村在高台上,故名张家台,后简称张台。 …[详细]
相传,明朝永乐初年,这里有姓湛的一户在此居住,人称湛家店,俗称湛店子。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定居后,仍用原村名。 …[详细]
相传,明朝永乐初年,徐、李等姓由山西山后陆洲移至此地,建村于高岗上,故名岗子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