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更乐镇 | 隶属:涉县 |
行政代码:130426105 | 代码前6位:130426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0 | 邮政编码:056400 |
车牌代码:冀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6.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1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战国时就有更乐村,原居住分散,有郑、崔、潘等姓,时称上党村(上,有“高”或“好”的意思;党,旧有五族为党之说)。当地南天门、大寨脑、峨眉山,驻有三个草寇,经常下山抢劫。人们为了联合拒敌,聚居一起,并在村子周围筑起边墙,设立九门。元末明初,取更居乐业之意,上党村更名为更乐村。
更乐镇政府驻地更乐村,位于涉县城东北,距县城6.7公里。1996年辖区面积66.2平方公里,东部靠山,山前岗地由东向西倾斜平缓,多为褐土。有21个自然村,设22个村民委员会,20459口人,其中更乐村11946口人,称"太行之巨村"。耕地15002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豆类。果品有核桃、柿子、花椒、苹果等。天津铁厂建于镇东北,带动了镇、村企业的发展,主要乡镇企业有水泥厂、白灰厂、硅铁厂、砖厂、化工厂,所产"更乐牌"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和聚丙烯填充母料获省优产品称号。社会总产值5831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3461万元。靠近邯(郸)长(治)铁路、公路、邯(郸)长(治)公路复线过境
2024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更乐镇为2025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2024年3月,更乐镇被确定为邯郸市2020—2025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24年11月,更乐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更乐镇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24年7月,更乐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1950年属涉县四区管辖,1953年建更乐乡,1958年为井店(大)公社更乐管理区,1961年为更乐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更乐镇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池坪北部,1958年公社化时, 由北门、后街、又上合并得名,为更乐村七个大队之一。…[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寺上村,1942年洪福寺被日军烧毁,后单取“上”字,更名上巷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池坪东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池坪南得名、由南头、池口、后门3个巷合并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池坪南部,因地势低下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池坪西部,姓氏以王、李、贾为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由前街、红街两巷合并为红街大队,后更名红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庞西、董家峪、小树3个自然村合并为三合村。庞西,清光绪年间,东巷村江姓迁此立村,后南池赵全喜、张明弟及武安县姚姓相继迁来,因坐落于更乐通往张家庄的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中期,始有更乐村张凤梧迁此种地立村。明末,又有苏、张、江三姓相继从更乐、北岗、井店村迁来,由于张姓先来,且人丁兴旺,故以姓氏得名张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中期,始有更乐村张凤梧迁此种地立村。明末,又有苏、张、江三姓相继从更乐、北岗、井店村迁来,由于张姓先来,且人丁兴旺,故以姓氏得名张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中期,始有更乐村张凤梧迁此种地立村。明末,又有苏、张、江三姓相继从更乐、北岗、井店村迁来,由于张姓先来,且人丁兴旺,故以姓氏得名张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家庄四街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家庄五街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北岗村张虎、张连迁此立村。因有一山沟,柿树很多,人称“满柿沟”。该村位于沟口,故称满柿口。后“柿”讹为“市”,写作…[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南蛮人(中国古代南方的民族),曾到此地取过宝,村名称“南蛮驼”。始有肖、汪二姓在此种地立村。后有北岗、南岗张姓陆续迁来垦荒种地。原村在现村之北,…[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武安县赵姓迁此立村。后更乐村潘升迁来居住。因地处西山沟,偏僻寂静,故名西寂寥。…[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本县更乐村张伯同迁此种地立村。因村庄坐落在一山窝内,人称“凤凰窝”,取名为“大窝村”。后作“大凹”、“大洼”。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末年,本县北岗村江湖一家迁此, 原称大段地,后以姓氏取名江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为后何村的一衍生村。清乾隆后期,何九兴等陆续从何家庄迁于此处居住。因此地有一个疙道(水坑的方言),原称疙道的。民国初年,改称前何家庄,简称前何。当…[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何金山一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原村在现村东部草站(地名),后移此处,以以姓氏称“何家庄”。 后来村前又立一村,曰前何家庄,此村遂称后何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 境内张家庄村江芝元迁来立村。因村庄位于一大山沟内,沟前有一条横向的山脉,于村中前望,视线被挡,似山沟没有出口,故称没口村。当地“没”“木” 读…[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三合村东, 1933年张土彬从张家庄迁该地立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