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化皮镇 | 隶属:新乐市 |
行政代码:130184101 | 代码前6位:130184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1 | 邮政编码:050700 |
车牌代码:冀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6.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9万人 |
人口密度:约5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唐末建庄,原名边镇庄;元朝建文殊寺,改名画壁村。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化皮。化皮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化皮村而得名。
化皮镇地处新乐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26.71平方公里。辖化皮、赵门、曹家庄、刁桥、唐头、赵家庄、东柴里、西柴里、李家庄、官庄、贯上、西岳村13个行政村,共有5189户,总人口20840人,耕地面积19362亩。
0化皮镇委员会下设20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3个,0党员656人。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公室(电话:0311--88418032)、财经办公室(电话:0311--88418448)、社会事务办公室(电话:0311--88418433)、计划生育办公室(电话:0311--88418343)、综合治理办公室(电话:0311--88418371)、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电话:0311-
1949年属新乐县第三区。
1953年建乡,1958年并入东长寿人民公社。
1961年析置化皮人民公社。
1984年复置乡,1992年改建化皮镇至今。
化皮村因地处新乐、正定边界,是历史集市交易场地。明、清时曾建有三官庙、泰山圣母庙,今已毁。…[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西李家庄,明初,李姓自正定县迁居于此,建庄而得名,后简称李家庄,西边刁桥庄也曾归此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唐姓迁来定居,人烟稀少,农户住地分散,当时官家为便于征粮征税,数户设一收头,当时姓唐的是一收头,故农民称其唐头,以后将村名叫为唐头村。后唐姓迁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一赵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命名赵家庄,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后期,一陈姓在京为吏部天官,一次路过此地,见地势好,买下这换地修庄园,雇人经营,都称官家地,俗称官庄。解放后,改用关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又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很早只有几户,无村名,后因村东北有元通观,是道士住的地方,有些逃荒要饭的晚上投宿到观堂,有的落户到此,因村落居观庙上方处,故名观上村。因年久演变…[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由来同东柴里。原和东柴里为一个村,称柴里村,清同治年间,分成东西柴里两个村,该村位于西侧,称西柴里。…[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和西柴里为一个村,原名柴里村,古有元通观,因道士姓柴,故名柴里,清同治年间,因住地分散,故分成东西柴里两个村,该村居东,名东柴里。…[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为唐高宗时所建,原名丘山,因村四周土岗起伏,高大如山,又有大片枣林,故名丘山,代为村名。明末,村中文人将丘山合为一字,名岳村,因本县东面有个东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有关记载,清嘉庆六年(1801年),河水泛滥,原东良下村姓曹的搬来落户,因姓得名,故名曹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6年,因滋河(磁河)水泛滥,有些受灾村民迁到此地建成小庄,经过克服困难,辛勤劳动,生活富裕,故名辛合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战国时代这里因是赵国守常山的西边门户,而取名赵门。…[详细]
刁桥庄村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化皮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