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

地名:磨头镇隶属博爱县
行政代码:410822105代码前6位:4108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车牌代码:豫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6.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51万人
人口密度:约54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磨头原名藏富村。传唐代村东白马寺内有白马,夜静常出寺啃青。每逢啃青至藏富村后,便磨头回寺,后称磨头(博爱方言即转弯的意思)。

基本介绍:

磨头镇位于博爱县西南部,西临丹河与沁阳市接壤,全镇国土面积4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竹林面积3100亩),总人口3.1万人,下辖34个行政村。

磨头镇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省道308冢沁线和县道015高九线穿境而过,紧邻省道238常付线和省道104郑常线,道路四通八达。镇区距博爱县城、沁阳市区均不到5公里,到博爱高速路口、月山火车站以及沁阳高速口都仅有10分钟车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万里管线第一个分输站和全国第一条跨省煤层气输气管道工程(端氏—晋城—博爱)末站均在磨头境内,镇域范围内天然气(煤层气)液化压缩企业和输配气站达到10余家。境内水资源丰富,丹河在境内汇入沁河,保持常

+查看详细磨头镇概况>>

文化旅游:

二仙庙村清真寺

二仙庙村清真寺位于博爱县磨头镇二仙庙村。年代为清。 二仙庙村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博爱崔氏宗祠

崔氏宗祠位于博爱县磨头镇崔庄村。年代为磨头镇崔庄村。崔氏宗祠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27年属万北乡四图。

1930年属第三区。

1957年属太子庄乡、机房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60年博爱县撤销并入焦作市,仍属红旗公社。

1961年恢复博爱县,属红旗公社、孝敬公社。

1965年成立磨头公社。

1984年改设磨头乡。

1996年撤乡置磨头镇。

博爱县 幸福湖公园
磨头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原名藏富村。唐时,村东白马寺内有泥塑白马,每逢冬季夜静常出寺吃麦苗,至藏富村后,便磨头回寺。磨头,博爱方言即转弯的意思。村人便以此传说将村名改为磨头…[详细]

大屯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元末,朱元璋曾在此操练兵马,囤积粮草。明初,薛姓在此定居成村,名薛家屯,后因村庄扩大,改名大屯。…[详细]

东张赶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五年(1825)《河内县志》载“东张赶村”。传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成村,立名东张赶。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小屯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原名朱屯。后因村东有大屯,对应改名小屯。…[详细]

小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元末,人少叫后小庄。明初,改为小庄。1948年设小庄行政村,属第二区。1952年1956年属小庄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改小庄生产大队,…[详细]

前十里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时,此处距清化城十里,曾设有客店。后在客店南形成村庄,故名前十里店,简称前十里。…[详细]

后十里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时,因此处距清化城十里,曾在此设有客店,在客店北边形成村庄,因居北,故名后十里店,简称后十里。…[详细]

东马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原名康庄。唐时,村东北白马寺泥塑白马,冬天晚上出来吃麦苗,日久,引起邻村康庄、朱庄两村互相猜疑对骂。人们便把村叫东骂、西骂。因在东,故改名东马。…[详细]

前牛庄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因村在牛王庙南,故名前牛庄。…[详细]

胭粉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定居成村,因出产胭脂、官粉驰名,得名胭粉庄。…[详细]

柳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成村。此处很多柳树,故名。…[详细]

东南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乾隆巡游月山寺时,路经此地,在陆家客店休息,眺望东南一片竹林,问:东南有村吗?店家答有村,后人据此改村名为东南村。…[详细]

西南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时,是萧家看坟人定居成村,名肖小庄。清乾隆年间,因处东南村之西,改名西南村。…[详细]

西李洼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地势低洼起村名李洼。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发现与当时清化公社的李洼重名,且位于县域西部,1982年,更名西李洼。…[详细]

王保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怀庆府志》载:为王家保,后称王保。…[详细]

蔡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蔡姓由洪洞县迁来此定居成村,故名。…[详细]

陈庄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有郝、陈、赵三姓,称为郝庄。后因陈姓人多,遂将村名改为陈庄。…[详细]

原庄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末,有许、原两姓,村名许原家庄。村里的许姓消失后,改原家庄,简称原庄。…[详细]

际东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季姓在此居住,名小季村。后称际村。1958年以村中荒地为界分为两个村,居东,故名际东。…[详细]

际西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季姓在此居住,名小季村。后因谐音称际村。1958年以村中荒地为界分为两个村,居西,故名际西。…[详细]

西张赶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五年(1825)《河内县志》载“西张赶村”。传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成村,立名西张赶。历史沿用至今。…[详细]

瞿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瞿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1958年设瞿庄生产大队,属红旗公社。1961年属机房公社。1963年属磨头公社。1984年设瞿庄村民委员会,简称…[详细]

崔庄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原名景贤庄,明万历年间,崔养蒙中举进士,遂改为崔庄。…[详细]

关王庙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原名东刘十字。后因村内修关帝庙,称关王庙。…[详细]

玉皇庙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原名南刘十字,后因西口有玉皇庙,故名。…[详细]

南十字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从洪洞县迁此定居,分“东西南北中”五处十字形居住,因该处居南,故名南刘十字,后简称南十字。…[详细]

二仙庙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原名万庵村。明时,因村中修建二仙庙,故名。…[详细]

闪拐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此处是通往怀庆府的官道,一个拐腿人名叫闪海,在此处开过饭铺,成村后故名。…[详细]

大礼元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定居,因村东有较大的梨园,故名。后称大礼元。…[详细]

尚后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成村,因村庄位于大梨园之北,故名尚后。…[详细]

前李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村名李村。后因人多分为两村,因在南,故名。…[详细]

西西庄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时,叫小李庄。明初,山西洪洞刘姓迁居于此,改为西刘十字,后因村名绕口,改称西庄。因与当时上庄乡的西庄同名,且位于县域西部,1982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时…[详细]

狮口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东汉大将军窦武,力大无穷,他提两个石狮子放在此处,成村后称狮子口,简称狮口。…[详细]

北十字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从洪洞县迁此定居,分“东西南北中”五处十字形居住,因该处居北,故名北刘十字,后简称北十字。…[详细]

磨头镇特产

清化姜

最早种植的清化姜 博爱姜亦名清化姜,也叫上庄姜。主要分布于许良、上庄、柏山三个乡。博爱姜块大、丝细、产量高,而且品质佳、味道鲜、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贮藏,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博


还有1个地名与磨头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磨头镇面积相当:
到磨头镇必去著名景点

磨头镇相关名人

磨头镇特产与美食
磨头镇民俗文化
  • 磨头镇概况
  • 博爱县行政区划:柏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