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月山镇 | 隶属:博爱县 |
行政代码:410822102 | 代码前6位:4108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100 |
车牌代码:豫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2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辖境北部有山,山状如明月,称明月山,简称月山。
月山镇位于太行山南麓,博爱县城北部,镇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8.5公里,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北部山地林区占32.7%,平原区占67.3%,月山镇耕地面积5300亩,竹林面积1800亩,人均耕地不足2分,下辖20个行政村,人口3.1万人。1992年因境内有月山寺、月山火车站,由上庄乡改为月山镇。月山镇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河南省“中州文化名镇”、“河南省综合实力50强乡镇”等诸多殊荣。
月山镇有经济、文化、交通、文教和科技综合发展的产业优势,形成以食品、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加工为龙头的产业链。工业相对发达,现有工业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月山镇上榜。
2024年7月,月山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月山寺始建于公元1158年,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月山寺位于博爱县城北五公里,景区仙山琼阁,胜迹荟萃,景致奇异,风景秀丽,有著名的七小景、八大景、
苏寨玉皇庙位于博爱县月山镇,年代为清。2024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清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磨村王氏古民居位于博爱县月山镇,年代为清。2024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清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属万北二图、万北三图和万易二图。
1930年至1956年历属第三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
1958年并入溪英公社。
1960年博爱县撤销并入焦作市,属博爱公社。
1961年恢复博爱县,属皂角树公社。
1965年属许良公社。
1977年设上庄公社。
1984年改上庄乡。
1992年撤乡,设月山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处原居住几户秦姓人家,村名秦家口。明洪武年间,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秦家口北边定居,村名小上庄,后来刘姓人口增多,小上庄与秦家口连成一片,统称为上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北上庄。传清乾隆帝巡幸月山寺,在此小憩,见此处绿竹成荫,花香鸟语,随口说道:这里真象一个花园,后更名花园。…[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北上庄。传清乾隆帝巡幸月山寺,在此小憩,见此处绿竹成荫,花香鸟语,随口说道:这里真象一个花园,后更名花园。…[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三十年《重修十帝阁群庙山门时碑》记:覃怀东北小辛庄村古有。…[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时名为东建庄,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牛姓兄弟二人在运粮河经营水磨,故村名牛磨。后兄弟分居两庄,称大牛磨,小牛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苏姓在此建村修寨,故名苏寨。…[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称司后。清朝乾隆帝巡游月山寺时,在村西修一条官道,统称中道。后因村中司姓居多,故改为司中道。…[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中中道。因村医侯山,医术高超,名声远扬,改为侯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李前,清乾隆巡幸月山寺,在村西兴修过一条官道,统称中道。后因村内有一杨姓都堂,改为杨中道。…[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西吴村,明初,乔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西吴村的一部分,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在运粮河石桥畔定居成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西吴村(现乔村)的一部分,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因村中有多棵皂角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属西吴村。明初,村中出个杨都堂,故名杨庄。1982年更名为西杨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为西吴村(现乔村)的一部分,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民到原村的西边定居,因与后庄西相对,故名前庄西。…[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是西吴村一部分,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在杨庄村西,因建村在原村北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原名坡西庄。明嘉靖年间,皇帝差其九义弟到怀庆府巡案,病死葬于之东,改村名九府庄,后因坟地,称为九府坟。1982年复名九府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由山西洪洞迁来王图、王亚两兄弟,老大王图在此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捞饭庄。后娄阿巢为郑王母看好病,郑王给娄划一片岭地作莹地,娄母死后,郑王亲往吊唁,看到黄旗飘摇后说:真是一道黄岭。故改名为黄岭。…[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定居,因村西有黑矾厂渣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时,倒槐树几户姓赵的和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先后来此定居形成村庄,因村东有黑矾厂遗址故名。…[详细]
最早种植的清化姜 博爱姜亦名清化姜,也叫上庄姜。主要分布于许良、上庄、柏山三个乡。博爱姜块大、丝细、产量高,而且品质佳、味道鲜、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贮藏,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