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远襄镇 | 隶属:柘城县 |
行政代码:411424106 | 代码前6位:4114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9万人 |
人口密度:约7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传,西周封舜裔胡公之子远襄王于此,并修筑城池,故名。
该乡位于县北部边境,距县城15公里处。北接宁陵县境,东北与商丘县交界,东与马集乡为邻,南与牛城乡接壤,西与慈圣、尚寨乡毗连。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677亩。辖26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188个村民组,村民8245户,总人口39112人,其中回族2138人,其余皆汉族。乡人民政府驻远襄集。
境内地势平坦,多为两合土质,北部沿乡界有小面积淤土及少量沙、盐碱土。
明、清分属安定、招贤二乡。
1913年置马力坡、远襄集、东曹寺东三牌,属西北区。
1945年置远襄镇。
1949年设远襄区。
1958年建远襄公社。
1984年改远襄乡。
1999年撤乡建远襄镇。
西周封舜裔胡公之子远襄王于此,并修筑城池,初名远襄城。汉代于此置鄢县,称鄢(亦作傿),东晋县废,后称今名。城清咸丰十年(1860)筑寨,名天泰寨,设四…[详细]
西周封舜裔胡公之子远襄王于此,并修筑城池,初名远襄城。汉代于此置鄢县,称鄢(亦作傿),东晋县废,后称今名。城清咸丰十年(1860)筑寨,名天泰寨,设四…[详细]
西周封舜裔胡公之子远襄王于此,并修筑城池,初名远襄城。汉代于此置鄢县,称鄢(亦作傿),东晋县废,后称今名。城清咸丰十年(1860)筑寨,名天泰寨,设四…[详细]
西周封舜裔胡公之子远襄王于此,并修筑城池,初名远襄城。汉代于此置鄢县,称鄢(亦作傿),东晋县废,后称今名。城清咸丰十年(1860)筑寨,名天泰寨,设四…[详细]
明代,陆氏建村。1949年属远襄区余花园村公所。1955年属远襄区余花园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属远襄乡余花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远…[详细]
明代,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老鸹张迁睢县大张庄,后张风迁此,以山西祖籍村名名村,称老鸹张。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大战,冯部驻军于此,误称老官张,后演…[详细]
清代,余氏建村,实名余庄,余氏有一财主雇用佃户,建一花园。后余氏绝嗣,佃户散居于花园周围,遂得今名。…[详细]
明成化年间张氏迁此,初名张庄,后村落增大,易今名。…[详细]
明代,邓氏建村。1949年称杨庄村公所,属远襄区。1955年称杨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远襄区。1957年称杨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远襄乡。1958…[详细]
明代,董氏建村,故名。清道光年间盖楼,更名赵楼。后楼废,复今名。…[详细]
明洪武年间司氏自今睢县西南司老家逃难自此,因村周地势较洼,故名。…[详细]
明嘉靖年间杜氏自今县城迁此,故名。1949年称杜庄村公所,属远襄区。1955年称杜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远襄区。1957年称杜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明永乐年间张孟春自太康县东北30里张寨迁此,初名小张庄。明代颇具规模,东西连绵三里,楼房十八所。明崇祯年间李自成起义军经此,树军旗于村南,俗称打仗旗,…[详细]
袁兵马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苇子园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元代范氏建村,故名。后范氏绝嗣,相继迁入胥、王、姬三姓,仍名。…[详细]
明代,张、肖二氏建村,并于村东河上修便桥,称张肖桥。明中叶肖氏绝嗣,马氏迁入,后为望族,易今名。…[详细]
明代,余氏兄弟自湖北枣阳县逃难自此,长兄于此建村,初名余庄。后有村民外迁,以此为老家。故名。…[详细]
明代,余氏兄弟自湖北枣阳县逃难自此,弟于此建村,始称余少楼。1913年,建楼两所,遂易今名。…[详细]
明代,任氏自今开封市陈留镇迁此,依庙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赵氏至今商丘县勒马集迁此,后发迹盖楼房,故名。…[详细]
明代,权氏从孟县白波迁此。1949年称权庄村公所,属远襄区。1955年称权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远襄区。1957年称权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远襄乡…[详细]
明正统年间陈氏自商丘县马后号迁此,后建楼,故名。…[详细]
王氏建村,宋代时称马力坡。清代建土地、关羽两座小庙,遂称今名。…[详细]
明代,庞氏自河北逃难至此,以烧窑为生,傍庵堂建村故名。…[详细]
王侯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