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赵集镇 | 隶属:邓州市 |
行政代码:411381111 | 代码前6位:4113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据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赵喜容由山西洪洞县迁邓西六门堤,后迁此,渐成集市,故名赵集。
赵集镇地处南阳盆地边缘,位于邓州市西北部二十五公里处。东与镇平县马庄乡接壤,南与裴营乡毗邻,西部同张村镇隔河相望,北与罗庄乡相连。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占地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384个村民小组,6、8万人,12、4万亩耕地。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从镇中部东西横穿,全长32华里;镇域西部湍河流经约8公里,形成湍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部的半坡水库,面积1500亩,总库容7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东部严陵河穿境,总流域面积18、38平方公里。全镇沿河多为黄壤土,其余多为黄胶土、黑土。1982年被原南阳地委、行署确定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赵集镇榜上有名。
2024年7月,赵集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清、民国初境内有林头、孔庄、夹古、高中、高西、朱冈、十林、下高8里。
1936年属五区。
1941年分属裴营、夏集区。
1949年分王集、夹古、滕楼3乡。
1958年属裴营公社。
1961年分属裴营、夏集区。
1969年为赵集公社。
1983年改设赵集乡。
1998年改置赵集镇。
赵集社区位于赵集镇中部,是赵集镇政府所在地,全社区辖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3221人,党员72名,村组干部24人,耕地面积5077亩。2005年…[详细]
赵集镇西岭村是2024年5月从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移来的新村,全村共有人口485人,党员6名,共有耕地680亩,村内有从淅川县带来的地毯等支柱产业。在…[详细]
宋岗村位于赵集镇西北部1.5公里处,辖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党员52 名,耕地5100亩。 几年来…[详细]
吕家村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578户,2249人,耕地5230亩,37名 党员。 该村一以养殖业为支柱…[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末年赵姓由赵庙迁此,原有马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村北有汉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碑载,赵喜容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邓西六门堤,明末分迁赵集,长子居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碑载,清后期余姓由裴营小余营迁此,称余家。后筑寨,又称余家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姓与赵集同支,建庙称今名。清末民初属高西里。1936年属堤南高联保。1941年属王集乡。1949年属赵庙乡。1958年属裴营公社称赵庙大队。196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郭仕贤由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迁邓,有后代迁此,植梨成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明末成集,南有大王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张姓由前张分迁于此,以挑杂货担为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尚姓在此建村称尚庄,清末筑寨,更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罗姓由白龙庙迁此,故名。清末民初属高西里。1936年属大王集联保。1941年属王集乡。1949年属赵庙乡。1958年属裴营公社称赵庙大队。1969…[详细]
河南村位于赵集镇东北约4公里左右,与镇平县马庄镇相邻。全村共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人口2110人,村组干部15人,党员41人,耕地面积3407亩。五…[详细]
河北行政村辖3个自然村;竹岗王、河北、北岗,共有耕地4414亩,人口2430余人,640户人家。 竹岗王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已修…[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秦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明末杨姓由镇平县大杨寨迁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彭姓清末由邓西彭桥迁此,故名。清末民初属朱冈里。1936年属新集联保。1941年属夹古乡。1949年属秦杨乡。1958年属裴营公社称彭家大队。1969…[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当时村周多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范、杨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处岗上。范姓居南,名范庄,杨姓居北名杨岗。民国初为防匪筑寨,称范杨岗,后简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嘉靖《邓州志·兵备》载,黑忠山西大同府人,洪武初调任(邓州)副千户。白能山东历城人,宣德初调任(邓州)百户。二姓同村,居洼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载,明代冀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筑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孔和西孔在清末是文渠孔楼大户在湍河东岸所置产业,原是一个庄子,分为东寨和西寨。庄上居民俱是孔楼大户的佃户。1958年分为东孔和西孔。1958年以前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孔和西孔在清末是文渠孔楼大户在湍河东岸所置产业,原是一个庄子,分为东寨和西寨。庄上俱是孔楼大户的佃户。1958年分为东孔和西孔。1958年以前统称孔…[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穆姓为老户。元代以后王、杜等姓相继迁入,以穆、王居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载,杜姓为老户,原居楸树巷,后迁此,相传此为灵山林带尽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万姓为老户。据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杜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杜河,旋迁此,居河湾处,因枯水期常于湍河上搭渡桥,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