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

地名:河洛镇隶属巩义市
行政代码:410181105代码前6位:410181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1 邮政编码:450000
车牌代码:豫A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73万人
人口密度:约37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河洛指黄河与洛河,镇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故名。

基本介绍:

河洛镇位于中原腹地巩义市东北部,南依巍巍嵩山,北临滔滔黄河,东眺河南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这里嵩邙对峙,河洛交汇,水光山色,相映成趣,自古以来就是巩义的东大门。俯瞰全镇,总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河滩呈阶梯状排列, 南山北滩构成其主要地貌特征。临滩有一排山头 , 宛若莲花,即谓有名的莲花山。

河洛镇辖17个行政村,139个村民组,6600余户,2.7万口人,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

河洛镇的前身是沙渔沟乡。1996年8月, 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沙渔沟乡改建河洛镇。这表明,以灿烂的河洛文化为背景的河洛镇,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查看详细河洛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河洛镇入选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文化旅游:

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区北15公里的黄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公元471—499年)。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

偃月古城

偃月古城景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是集参禅礼佛、休闲养生、石窟观光、民俗展示、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区。偃月古城是最具中原特色的风情古镇,建筑设计以原址历史“偃月城”为基

伏羲台遗址

伏羲台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坐落在黄河南岸,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部的夹角地带,高出河岸80米的台地上。遗址于1984年发现,由于当地百姓称此地为“伏羲台”,据此命名为“伏羲台遗址,据先秦

巩义兴佛寺

兴佛寺位于巩义市河洛镇七里铺村委东北1000米的莲花山顶上。南依横岭,北临黄河,邙岭青葱,风景如画。该寺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关于其建寺原由在《重修兴佛寺创建配殿山门功成碑记》碑文中

刘镇华庄园

刘镇华庄园位于巩义市东北15公里河洛镇神北村。庄园座落在邙岭(当地称这一段为神都山)南麓,俗称邙山头。山北是浊流滚滚、奔腾咆哮的黄河,山南是清流潺潺,岸柳如荫的伊洛河,可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查看更多河洛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1948年前分属东鲁乡(治所设在鲁村)、智信乡(治所设在站街卢医庙)、洛西乡(治所设在张岭村)。

1948年后分属第五区(城关区)、第一区(焦湾区)。

1956年分属七里铺、窑湾、水峪3中心乡。

1958年分属胡坡乡、石关乡,同年分属红光、红星公社。

1961年属城关区。

1963年分属沙鱼沟、南河渡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6年撤乡设河洛镇、南河渡镇。

2005年南河渡镇、河洛镇合并为河洛镇。

杜甫故里
七里铺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本村最大店铺距老县城七里得名七里铺。…[详细]

双槐树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兄弟二人南迁,预约定居后都以“双槐树”为村名,其中一人定居,并种植两棵槐树,故名。…[详细]

滩小关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三国时期,刘、关、张曾此地三战虎牢关而定名“滩小关”。(摘自《沙鱼沟志》)。古时为一小关隘,因为南山有一山小关,相对此名为“滩小关”。…[详细]

仁存沟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时名任村,清初年有一殷姓阁老居此。名“殷村沟”,后清朝年间演化成今名。…[详细]

沙鱼沟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古时张、雷、赵三姓在此相遇定居,遂得名“三遇沟”。后因沟内砂石中有玉,又得名“砂玉沟”。隋大业年间改称“砂峪沟”。宋代称“沙口”,清称“砂峪沟”。1…[详细]

洛口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为洛水入黄河处,故名。1948年4月前属东鲁乡第十二保洛口,后为第五区(城关区)洛沙行政村。1952年属第五区(城关区)洛沙行政乡。1956年属洛…[详细]

金口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沟口小河上横一柳树供人通行,得名柳桥沟。后根据村东山形似钩,曰“金钩”,演称“金口”。…[详细]

源村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因柳树成荫、泉水四溢,得名“柳河沟”。清康熙年间因小河源于此,改称“源村”。…[详细]

英峪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隋末,瓦岗军攻克洛口仓,开仓放粮,救济贫民。以瓦岗英雄驻地名村。后演化为“英峪”。…[详细]

官殿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称凤翅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避过难逃往长安。次年返京路过巩县,地方官在凤翅城上建行宫一座,时称官殿。慈禧…[详细]

西石沟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西沟内产红色岩石而得名。1948年4月前属东鲁乡。1948年4月后属第五区(城关区)。1956年为西口沟高级社。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5年为…[详细]

柏沟岭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形复杂岭沟颇多得名“百沟岭”,建国后改称“柏沟岭”。…[详细]

荣脑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位于偏僻的山沟里,居民多荣姓而得此名。…[详细]

神北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邙岭神尾山处,似黄河的天然堤坝,名曰神提。原与神南统称神堤,1958年单设,位于北部,故称神北村。…[详细]

神南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邙岭神尾山处,似黄河的天然堤坝,名曰神提。原与神北统称神堤,1958年单设,位于南部,故称神南村。…[详细]

南河渡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清初名洛北,后成为洛河渡口,与黄河渡口相对、为二者区别,遂名“南河渡”,后演为村名。…[详细]

寺湾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东有北魏所造的石窟寺,且位于洛河的转弯处,故名。…[详细]

康沟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康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1948年4月前为智信乡第十三保康沟,后为第一区(焦湾区)康沟行政村。1952年属第一区(康店区)。1956年为康沟高级社。…[详细]

石关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河南府志》“今县东洛水北有地名石关,即寺之所在”。…[详细]

庙门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中有三圣庙,故名。1948年属智信乡第四保焦湾,后属第一区(焦湾区)。1952年属康店区。1956年为庙门高级社。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详细]

五龙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古时沟内有五眼山泉,形成五个水池,人们认为每个水池里有一条龙。约在唐宋时期,在沟口修庙,庙脊上木刻五个龙头,庙名“五龙庙”,沟便称“五龙庙沟”,简称…[详细]

古桥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中叶,每到汛期山洪暴发,阻东西行人。张岭、杨岭二村集资在北沟口,修了三座石桥,故名。…[详细]

蔡沟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窟头村”,明初蔡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蔡姓多,演称“蔡沟”。…[详细]

水峪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水峪西沟有座龙王庙,庙附近有个水泉,泉水很旺,终年不断,冲出一条河道,流入洛河,故名。…[详细]

石板沟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村内有石牌坊(现仍保留),称石牌沟,后牌转为板,遂为“石板沟”。有一隧道,通向前山公路。…[详细]

河洛镇特产

南河渡石榴

南河渡石榴产于巩义市南河渡乡,品种一般属河阴石榴。河阴石榴以独特风格而驰名,籽大,色红,味甜,落地不沾尘土,籽软无渣,食之甜汁欲滴,且具有健胃、帮助消化功能和治坏血病、防癌及补血功能。1984年,河南


还有1个地名与河洛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河洛镇面积相当:
到河洛镇必去著名景点

河洛镇相关名人

河洛镇特产与美食
河洛镇民俗文化
巩义市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