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四通镇 | 隶属:淮阳区 |
行政代码:411626103 | 代码前6位:4116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8.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7万人 |
人口密度:约74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该地位于淮阳区、鹿邑县、柘城县、太康县四县区交界处,有公路直通四县(区)县城,故名。
四通镇位于淮阳区东北25公里,两市(周口、商丘)四县区(淮阳、鹿邑、太康、柘城)交界处,为淮阳区北大门,东与鹿邑县辛集镇毗邻、东南接淮阳区黄集乡、南邻淮阳区临蔡镇、西连太康县张集乡、北与柘城县安平镇接壤,人民政府驻镇区长江路1号。商南、盐洛两条高速穿境而过,且均在镇区1.5公里处设有出口。“G311”国道、“S206”省道在镇区交汇,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日均车流量15000辆次,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功能。全镇下辖2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21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6.26万亩。总人口6.5万余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13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千米,南北8千米,总面积67.88平方公里,镇区建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四通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24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四通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4年7月,四通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24年1月,第五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四通镇上榜。
1974年设立黄路口公社,属淮阳县。
1984年改为黄路口乡。
1988年更名为四通镇。
2024年属淮阳区。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地位于淮阳、鹿邑、柘城、太康四县区交汇处,交通四通八达,公路直通四县城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黄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黄氏村民来祖从西黄楼分居于此,且前面有周口至商丘公路北建村,故取村名为黄路口。…[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宋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宋氏村民来祖从白楼乡五谷台分迁到此处定居,因建有楼房,故取村名宋楼。…[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氏村民来祖兄弟七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此,其中一人在此落户建村,盖有楼房,故取村名为张楼。清咸丰年间出一名医,医术高明,好行善,贫富人看病均…[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谷庄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李、郑、赵、张四姓来祖迁此建村居住,为纪念人祖爷,在村中建有人祖庙一座,故取村名为人祖庙。…[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义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李姓村民来祖迁此落户建村,因地势较洼,取名李洼。清同治年间姚姓从姚楼迁到此村,后姚姓发展壮大,与李姓商议盖了楼房,建了新村故改村名为姚新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叶氏家谱》记载,清道光年间叶姓村民来祖从叶老家迁此落户建村,取名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马姓村民来祖迁此给大窦楼的开菜园建村,故取名为马菜园。后马姓绝嗣,又相继迁来吕、施二姓,村民仍称马菜园。…[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期于氏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兴庄立业,后建立庄园,故取名于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阮、吴、袁、窦、李、秦、王等姓氏村民先后在商丘的旧道旁做生意,后落户建村,因村南有一片棠棣树园子,故取村名为棠棣。清乾隆年间在建起了集市,故…[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吴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吴氏村民来祖兄弟二人从大连乡大吕庄分迁到此,一人在吴营定居,一人在此落户建村,因村庄较小,故取村名为小吴。…[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张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氏村民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建村落户,取名张庄。后在此村起有集,又易名为张新集。清代初期有一陈姓老将军告老还乡,朝廷恩赐其拣地五倾四作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叶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叶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居住,取名叶庄。后因人口增多,村庄扩大,村民分居他处,外迁之人均称此村为老家,故此得名为叶老…[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时姓来祖从今太康县大时庄分迁到此建村居住,取名为时庄。1938年修寨,改为时庄寨。后寨毁,仍称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叶新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何姓村民来祖叔嫂与其侄三人从江苏省迁此,其叔在大何定居,母子在此落户建村,因村庄较小,故取名小何。清咸丰年间在村南修了寨,故改村名为小何寨。…[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标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洪武元年(1368)来祖从山西移居此地,因有太康寺大庙院一座,故取村名太康寺。…[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人张老一变卖家产,组织戏班在邻县谋生,颇有声望。清同治年间张老一率戏班回村演出,土匪趁机进村抢杀财物,张老一率众擒土匪,众匪落荒而逃。光绪九年,张…[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孔北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孔南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李自成的一位张姓部将与明军交战后,部分人员身负重伤,张将军便在此安营扎寨,留下部分人员在此照顾受伤的将士,故取名中营子。…[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陈家堂。后陈姓村民来祖迁此定居,更名为陈老家。…[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陈姓始祖迁此建村落户,因村人少,取名陈小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二年(1737)来祖王春桂从十铺寺迁此定居,后盖了一所小楼,故取村名王小楼。…[详细]
淮阳黄花菜双层六瓣,七芯健全,鲜菜色泽黄绿,干菜色泽黄褐,菜条肥厚,油分充足,香气浓郁。 淮阳黄花菜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化验,黄花菜蛋白质含量≥14.0%,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