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克井村 | 隶属:克井镇 |
行政代码:419001100201 | 代码前6位:41900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600 |
城乡分类:镇中心区 | 分类代码:121 |
车牌代码:豫U | 行政级别:村 |
村名来源有二:一是源于盘古寺“天井”。唐代韩愈诗《卢郎中云夫寄示盘股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写到天井:“是时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天井,即盘谷寺西北有天井谷,有天井寺。山顶有数坎,其深若井,时有水从坎溢出,成瀑布而下,状如宝剑,人称“坎儿井”,谐音逐渐演变为“瞌井”,后简化成“克井”。据清代碑记载:”磕井村旧有一井,井深数丈,其泉极微,每值天旱不足用水,人人嗟叹,吃水甚难。“村人为了生存,”奋然而起,募化赀财,复凿起井“,用锤凿透岩石,找到了水源。因打井艰辛,村人便将井取名为”磕井“,意为”艰辛磕打出来的井“。清《济源县志》载:”磕井,自凿井后,水常不涸,村人不再苦无水之难。“后人为书写方便,把”磕井“改成了”克井“。
太行山脚下,引沁济漭渠之滨,座落着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克井村。克井村位于克井镇政府中心,四周环抱镇政府,渠马线公路窜村而过,全村总面积6064.5亩,耕地2812亩,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村周边建有煤矿,耐火材料等厂,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全村辖十四个居民组,748户,3250人,其中男女劳力2100人,党员127人。
村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中心里设有图书室、各种文化书籍,农业生产书籍,科学技术书籍,养殖业、果树管理等样样俱全,室内设有桌椅灯光齐全可供临时查看,也可借阅,村里还成立了老年门球队,妇女腰鼓队,节假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这样一来村民素质大大提高,村风民风大有改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克井村为2024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1949年属济源县一区。
1955年属济源县克井中心乡。
1958年属克井人民公社,名为克井生产大队。
1983年改公社为乡,属克井乡,名为克井村民委员会。
1991年撤乡建镇,属克井镇,名为克井村民委员会。
克井村附近有银河峡、济源王屋山风景区、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济源伊利乳业工业旅游景区、济源南山儿童公园等旅游景点,有济源冬凌草、济源核桃、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有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灯彩(汴京灯笼张)、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