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背角村 | 隶属:邵原镇 |
行政代码:419001104230 | 代码前6位:41900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6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豫U | 行政级别:村 |
传明初时有郭、杨两户人家为躲避战乱,从山西省阳城县迁此,因住所位于一个较平坦的山坳的东南角上,附近盛长黄背草而得名。
黄背角村位于邵原镇东北三十余华里,距市区一百二十余华里,与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度假村毗邻。全村总面积一万两千余亩,其中土地面积一百亩。地处山区,土薄石厚,坡陡路险,条件艰苦。通过全村干群的努力及上级政府的扶持,于2005年8月全线铺通黄孤线路,同时市运输公司济源至黄背角每天一趟的班车,从此结束了村民出行难的历史。
全村3个居民组,36户居民共150人。其中有45个劳动力,中共党员11人。
山区条件有限,人们居住的都是七十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房屋。虽然地处偏僻,但村民的积极性特高,百分之百受到了九年义务教育,百分之九十以上享受了高中教育。民丰城市淳朴,邻里和谐,尊老爱幼是我村的优良传统。不欺
1949年属济源县六区。
1955年属济源县王屋区。
1958年属邵原人民公社,名为黄背角生产大队。
1983年改公社为乡,属邵原乡,名为黄背角村民委员会。
1985年撤乡建镇,属邵原镇,名为黄背角村民委员会。
黄背角村附近有银河峡、济源王屋山风景区、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济源伊利乳业工业旅游景区、济源南山儿童公园等旅游景点,有济源冬凌草、济源核桃、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有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灯彩(汴京灯笼张)、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