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淇门南街村 | 隶属:新镇镇 |
行政代码:410621104225 | 代码前6位:4106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2 | 邮政编码:4566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豫F | 行政级别:村 |
《淇门镇志》记载:“淇水注入卫水处。故名淇门,又名淇口。”历史非常悠久。据《浚县志》(1801年版)记载:“淇门镇有东汉桓帝和平元年(150)《张公庙碑》,唐大顺初朱温冠魏博分遣其将庞师古等下淇门。孔子适卫时与群弟子讲学于此。”后村落发展分为淇门东街、淇门西街、淇门南街。居南,称淇门南街。
淇门南街村位于镇西,距镇区7公里,乡道农双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淇门南街村与淇门西街、淇门东街村在1982年之前统称为淇门村,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淇门村分为淇门南街、淇门西街、淇门东街三个行政村。淇门南街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304户,1320口人,耕地2830亩,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7人。淇门南街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2010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配合上级党委、政府争取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2024年在驻村第一书记的积极努力下争取到了省一事一议项目,在村南修建了一个2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对广场四周进行了绿化,
1949年属浚县六区。
1958年建淇门南街大队,属新镇公社。
1983年设淇门南街村民委员会,属新镇乡。
1995年属新镇镇沿用至今。
淇门南街村附近有浚县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浚县兴国寺、浚县碧霞宫、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等旅游景点,有浚县小河白菜、善堂花生、浚县大碾萝卜、浚县泥咕咕、浚县石雕、角场营元宵等特产,有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泥塑(浚县泥咕咕)、西路大平调、民间社火(浚县民间社火)、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