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范村乡 | 隶属:祥符区 |
行政代码:410212410212 | 代码前6位:41021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村 |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传李娘娘被打入冷宫后,朝廷要火烧冷宫。李娘娘在别人的帮助下,逃出冷宫,前往扶沟县。她在此地吃了一顿饭,故村名为饭村。由于人们的口音变化,后演变成范村至今,故名。
开封县范村乡位于开封县城西南10公里,九朝古都开封南12公里处,辖23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3.6万人,120平方公里,耕地10万余亩.紧靠郑汴公路、开杞公路,开竖铁路,开通公路纵贯全境.纵横交织的乡村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范村乡是典型的沙区农业大乡,是开封市西瓜、花生、畜牧生产明星乡.盛产花生,西瓜、小麦、石榴等农作物。近年来,以科技为动力,增收为目的,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建成了以谢湾5000亩标准化石榴园区为中心的万亩石榴基地和大关头4500亩中华寿桃,张田2500亩秦酥梨,百亩岗2800亩黑红提子葡萄、银杏等六大林果基地,5500亩早熟、3
2024年3月,范村乡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1949年建范村乡,属开封县第一区。
1953年划归第七区。
1955年撤区,改称杨楼中心乡。
1958年改称八一公社。
1961年分置范村公社。
1963年撤区建社,成立范村公社。
1984年改称范村乡,属开封县。
2024年撤销开封县,设立祥符区,属祥符区至今。
范村乡附近有朱仙镇启封故园、皇宋大观文化园、朱仙镇岳飞庙、天成号、朱仙镇清真寺、兴隆庄火车站站舍旧址等旅游景点,有汴绣、开封县花生、汴梁西瓜、开封稻米、汴绸、开封大米等特产,有开封盘鼓、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年画、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夜市、汴绣等民俗文化。
传有位李娘娘被打入冷宫,后来朝廷要火烧冷宫,李娘娘在别人的帮助下,逃出冷宫。前去扶沟县,在此地吃了一顿饭,村名为饭村。由于人们的口音变化,后演变成范村…[详细]
传东头有东棚村,西头有西棚庄,往北有白拐村,后边有谢庄。清光绪年间,因遭旱灾,兵荒马乱,四村相商。合筑一寨,因街道曲弯不直,又因姓谢的人口多,取村名为…[详细]
传只有几户人家居住,因姓郭的人口最多,故名。…[详细]
传:唐代时期名三美镇,当时敬徳路过此地,在村中经边喂马,由于井口大用鞭杆横在井口上打水,故此镇为鞭桥,后演变为边桥,故名。…[详细]
传有一位农夫在田中耕地,有一位路人到此问路,言之“上天”从何处走,耕夫指着地头的树说:“从哪儿”,问路人到树前,经天而去,因此本村得名“上天”,后来演…[详细]
香坊村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传清代西街叫刘集,后街叫范庄,东街叫王吴李,后来人口增多,村庄扩大,三村即连成一体,因王吴李村子较大,故名王吴李,后演变成瓦屋里,故名。…[详细]
原名小村边,后来一家姓刘的出了一个御史官,经刘御史改为刘御史寨,后又改名为刘寨,故名。…[详细]
传东头有条由南向北的大路通往开封,村里一户姓宋的开一大米店,故名。…[详细]
赤仓村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袁付庄村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范村杨岗村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范村杨楼村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传宋代有两名进赶考举人路过此处,人们待他亲热,后来他们得官中榜,前来看望乡亲,村人得知状元姓许,榜眼姓墩,故名许墩。…[详细]
原名卧龙岗,北宋时一位李娘娘遇难,逃出京城,四处讨饭,路过住宿一晚,李娘娘讨饭时拿一金碗,群众认为她不是凡人,无人敢给她饭用,当时李娘娘说这里“难存”…[详细]
传原名学岗,北宋时,有一皇帝选驸马,其女儿说:“不管富贱,找一正好的人。”即派人寻找到此村,有一太婆叫孩子,名郑好的吃饭,差人听见正好二字将其人带上见…[详细]
传姓窦的出了个善人,称窦李岗,年久又演变为周里岗,故名。…[详细]
闫梦庄村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传里砦村是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韶代表原籍渑池仰韶文化,封代表搬迁到开封,故名。…[详细]
宋代岳飞为抗金,在挖了五道战壕,打筑七道曲曲弯弯的岗,所以人们叫七道岗,五道壕。由于多年沿革,现为齐岗,故名。…[详细]
传大关头原是许关头镇。后清光绪时,出了一御史刘玉兰,官职较大,将村名改为大关头,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