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阳店镇 | 隶属:示范区(高新区) |
行政代码:411282107 | 代码前6位:4112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8 | 邮政编码:472000 |
车牌代码:豫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60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8个行政村 |
古时此处为交通要道。唐代建有驿站,因坐北朝南,周围有店铺,故名。
阳店镇位于晋、陕、豫金三角的灵宝市东11公里处,紧邻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全镇有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万亩。全镇辖38个行政村283个村民小组,5.8万人。
我镇果品面积5万亩,各种小杂水果0.4万亩,苹果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嘎啦、美八、花冠等优质品种,苹果年产量8000万斤,小杂水果品种主要有灵宝大枣、李子、杏、柿子、葡萄、梨等,年产量1000万公斤以上。并且建立了SOD精品苹果基地,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
我们阳店镇是灵宝市最大的果品销售集散地,每年经我镇销售的果品在2亿公斤以上。果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两湖、两广、等全国各个省份的各大城市,并且出口
2024年1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阳店镇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品:苹果)。
明、清时属灵宝县小河里。
1947年属灵宝县下磑区。
1956年属灵宝县下磑乡。
1966年成立阳店公社。
1984年设阳店乡。
1994年改置阳店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地南沟下有条小河,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小河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地处崤山山脉北麓底下,铁岭塬北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有一官人于此建庄园,后成聚落,位于塬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南姓家族早居,因地势低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该地有一土寨,早年由坡头公社梁村部分居民迁于此地西南沟边,沟中有两个土疙瘩,很像羊角,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该地原有居民从川口公社北马泉村迁此建立新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原有一土寨,早年居民由北马泉迁此建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该地南一千米处有个南张居民点,明朝末年,因该地运送皇绢丢失,皇府气怒下,将该地毁灭,逃出的百姓重新建居,名为北张,后将北字演变为布,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地居住的寨子位于土塬上,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寨原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位于东水头西,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西水头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该地地处乌江东岸一码头,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东水头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代是一个交通要点,唐朝建立有驿站,因坐北朝南,周围有店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南边有一条河,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南河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小盆地,称小坞,后演变成晓坞。…[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两河之间,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中河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中…[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朝时,有白龙落于该地西南坡地,取名“白龙坡”。该地位于白龙坡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坡头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示范区(高新区)阳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老君原上有一个老君庙,是道教活动的场所,又称老君观,该地位于老君观的前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杜姓居多,且居住沟里,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杜家沟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建居于弯曲起伏岭上,故名。1954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李曲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方姓早居,地处小河旁,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方家河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好阳河下游岸边,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下磑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下村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有一只凤凰从此飞过,栾七仙和栾八仙二人奋力追赶,一直飞到南边的山谷中,凤凰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后人把此石叫做凤凰台,山谷叫凤凰峪,栾七、栾八两仙累死…[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下南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示范区(高新区)阳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下北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示范区(高新区)阳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该地早年系南、宋两姓早居,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南宋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该地早年有一寺院,寺院下有马庄、王庄、阎庄三个庄,后三庄合并,地处土塬下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原名寺洼沟,传明朝中期有一大臣由南至北,说地名不佳,后以南来之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位于土塬上,明朝时,胡姓在此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东汉刘秀前往乾山寻找马武,夜宿此地,遂名住驾窝,后人因该地贫穷不富,疑为住驾不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居岘山,以山命名,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岘山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柿子树较多,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柿子园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胭脂岭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示范区(高新区)阳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位居崖旁,王姓早居,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下磑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庙头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2年改称王家崖…[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洼地,曾造过纸,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庙头生产大队,属阳店人民公社。1982年改称窑院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西边有一沟,沟中有泉,以水为财、为吉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西头原有一座庙,故名。1949年6月属下磑区。1956年1月属阳店中心乡。1958年8月成立庙头生产大队,属阳店为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岭原系西水头,位于西水头东部一丘陵处,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