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朱阳镇 | 隶属:灵宝市 |
行政代码:411282102 | 代码前6位:41128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8 | 邮政编码:472000 |
车牌代码:豫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41个行政村 |
朱姓早居之地,其村庄地势向阳,得名朱阳。
朱阳镇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南边陲42公里,总面积783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361个村民组,4.2万人。是该市一个山区大镇和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矿产业大镇,是豫陕两省卢氏、灵宝、洛南三县(市)木桐、陈耳等八个乡镇交界处的区域性中心城镇和最大的商贸集散地。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坚定“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关键在人,根本在干”的信念,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紧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两大优势,着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镇、工矿商贸强镇、烟果牧药菌林草菜八业并举富民四大战略,突出抓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特色教育、劳动力转移和党的建设六大工
2024年8月,朱阳镇入围2025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2024年10月,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朱阳镇位列第998名。
2024年7月,朱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24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朱阳镇上榜。
文化旅游:
东坡遗址,北靠大原,南为弘农涧河,西部有后河流往东南注入弘农涧河,遗址分布在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台地。遗址东为果园村,朱阳通往吴家原水泥路从遗址东部经过,南至东坡村中,西为该村十亩地砖厂,北至后
前岭遗址,位于灵宝市朱阳镇底垣村,西至寺峪河东岸,南至灵朱公路,北至底垣村南部。遗址南北约260米,东西约400米,总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遗址中的断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层深厚,包含物丰富,文
北魏太和十四年(前490)设朱阳郡,属析州。
隋开皇二年(582)属陕州。
大业二年(606)改属虢州。
十四年(618)属豫州。
唐龙朔二年(662)属商州。
万岁通天二年(697)属洛州。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并入灵宝县。
明洪武元年(1368)称朱阳里,属灵宝县。
清宣统元年(1909)称朱阳区,属灵宝县。
1940年为朱阳乡。
1958年为朱阳公社。
1983年改设朱阳乡。
1987年改置朱阳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寓意开创幸福生活,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朱姓早居之地,其地势向阳,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朱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地在唐朝时为虢州砚的制做场地,地名原为虢砚,后演变为果园。…[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后河峪内,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后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后河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梁姓在此定居,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梁家庄生产大队,属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梁家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地处山岭,早年柿树较多,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柿树岭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小河旁,杨姓早居,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杨家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早年贫困,俗称困头,后嫌不雅,以“刚开始的幸福之运”寓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阎家驮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贾姓早居,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贾村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贾村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该地早年系官兵驻扎营地,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营里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一条山沟,形如口袋,遂称庄里。后因与五亩乡庄里重名,更名为南庄里。…[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吴姓早居,建宅土垣,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吴家垣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吴…[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卢子垣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一里子形峪,故名。解放初期成立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匣里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匣里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董姓早居,建居于寨内,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董寨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董寨…[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东南有一大石埝,董姓在此早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东有一寺院,村庄建于寺院西高地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小河峪处,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小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2年改称西小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地处深山区,早年常有老虎出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后有一山梁,山梁上有一石头,状如老婆,山梁又拐了一个大湾,遂称石婆湾,后演变为石坡湾。…[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芋元村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周姓居住,居民点前有一条小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该地早年有一周姓的人在外做官,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周家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0年改为周官生…[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该地每年农历三月有一古会,方圆群众都到此赶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汉时王莽赶刘秀,刘秀在此沟布阵立战,遂称布阵沟,后演变为“蒲阵沟”。…[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村中植麻如林,小河居民点中流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早年此河道中有一大石,形如犁牛,该地位于河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地处鱼仙河下游,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鱼仙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鱼仙…[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寺处于东西两道河流的汇合处,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两岔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早居建村,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王家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王家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有一姓杜的在此荒原上居住,取名杜山,后演变为透山。…[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早年此地设有饭店,为路人食宿之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位于麻家河边,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麻家河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麻家河…[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居民点东和西各有一庙,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双庙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地处山头,地形优美,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美山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美…[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秦时此地曾建有城池,后在此建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居民沿沟而居,沟中少水,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秦池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何姓早居建居,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何家村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何家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山高林密,规模较大,山体难以被外界所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山区,村庄较大,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大村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大村村…[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建于西龙眼沟中部,故名。解放初期属朱阳区。1954年9月属十二区。1958年8月成立秦池生产大队,属朱阳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下河生产大队,属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