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家店镇 | 隶属:临颍县 |
行政代码:411122107 | 代码前6位:4111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5 | 邮政编码:462000 |
车牌代码:豫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万人 |
人口密度:约66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曾名参驾店,商王武丁率众巡狩,捕蝗经此,地方官员参驾,故名。又以古时西华至临颍官道经此,因有3家客店得名三家店。明末因战争居民迁徙。清顺治十年(1653),知县魏成忠招集流亡民众居此,复成村,仍名三家店。
临颍县辖乡。1958年建三家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3.1万。襄逍公路横贯乡境。辖三家店、高宗寨、邢庄、前杨东、前杨西、东潘庄、大罗庄、南江、吴庄、冢城、王绍禹、石庄、康庄、东安庄、安郑、清义冢、边刘、宋晓庄、宋老桥、平宁城、前卜庄、崔庄、郑庄23个村委会。有建筑、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饲养牛、猪、鸡等,始建于明代初清真寺。
2024年9月,三家店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3月,三家店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华严寺遗址位于临颍县城东三十里,三家店村南一里处。遗址高八米,占地五十余亩,基址如龟形,首尾四肢具备,寺院建于龟背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整土地过程中,遗址遭到破坏,村民于遗址周围经常拾到石斧、
明、清属临颍县北王保。
1921年属东区。
1941年属瓦店镇、陈庄乡、王岗乡。
1946年属西临郾县黄连城区。
1948年属临颍县瓦店区。
1952年属第五、六区。
1959年属瓦店公社。
1965年从瓦店析出成立三家店公社。
1984年改设三家店乡。
1998年改置三家店镇。
三家店村位于临颍县东部边境,乌江沟北岸,西距县城15公里,东邻西华县。相传,商王武丁五十五年率众巡狩、捕煌经此,地方官员参驾,因名参家店;古时西华至临…[详细]
清属北王保,1921年属东区三家店村,1934年属第二区南江联保;1941年属瓦店镇第六保。1949年属瓦店区,;1958年属三家店公社;1961年属…[详细]
在县城东14公里,五里河南岸。明初罗姓迁来建罗庄(今小罗庄)。至清初,大部分向东迁此,因较罗庄大,故名大罗庄。全村8个村民小组,260户,1802口人…[详细]
南江村位于逍襄路(S329)两侧,三家店镇西2公里。全村9个村小组,总人口2126,耕地面积1920亩,主导产业为小麦和辣椒。…[详细]
冢城村地处三家店镇西南大约2.5公里处,拥有郭庄.冢城村两个自然村。一条东西环乡路贯东西两个自然村的中间。9条南北路。村民出行很方便。冢城村有1273…[详细]
康庄村位于三家店镇西南5公里处,人口1028人,耕地1400亩,包括蔡庄和康庄两个自然村。…[详细]
在县城东南13公里,北马沟北岸。相传明初石姓建村,故名,现有两个自然村,4个生产小组,865口人,1360亩耕地,种植烟小麦。…[详细]
王绍宇村位于三家店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又1480,耕地面积有22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辣椒。…[详细]
在县城东13.5公里,乌江沟南岸。明初,吴姓迁此建村,故名。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共有1267口人1650亩耕地。…[详细]
东杨村位于三家店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是县级示范村,现有5小组,1300口人,1500亩耕地,主要种植烟叶、辣椒、小麦为主。…[详细]
前杨西村位于三家店镇南2公里处,全村有5个小组,共计1320口人。1780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辣椒等农业产物为主。…[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邢庄村是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三家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在县城东15.5公里的县东部边境,北临乌江沟和华严寺。始名商高宗城,简称商城,明嘉靖八年《临颍志》载:“县治东三十里有城,乃商高宗天子昔幸捕蝗之处,因…[详细]
郑庄村位于三家店镇北五里河畔,约1公里处,村里有三条东西走向的水泥街道,全村有838口人,占地1573亩,全村以种植辣椒、小麦为主。 …[详细]
在城东16公里,五里河北岸。始名雾强村,据嘉靖八年《临颍志》卷八和民国五年《重修临颍县志》卷十四载,相传其他地有南北二台,庙在南台。忽烟雾阻塞,杏冥晦…[详细]
位于县城东18公里,为临颍县东部边境处,据明嘉靖八年《临颍志》卷十四载:“停灵城、明末更名平宁城,旧志相传为商高宗停灵处,县东三十五里地最麾下,为颖诸…[详细]
前卜庄村在县城东18公里,清潩河与五里河交汇处的西北侧,卜姓清初由平宁城寨内迁出建村,因在平宁城之南,故名前卜庄,属三家店镇平宁城村委会。全村206户…[详细]
宋老桥位于三家店镇政府北5公里处,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432户2480口人,耕地面积3500亩,主要以种植辣椒、小麦为主。…[详细]
在县城东北18公里,外沟河与清潩河交汇处南侧,明初宋成由洪洞县迁此建村,始名宋庄;后其五子分局,一迁村南,称南园,宋小庄村称北园;清末因户口较少改今名…[详细]
边刘村位于镇政府东北,全村辖4个村民组,总人口1280人,耕地面积2100亩,主导产业为辣椒和小麦种植,是县级综合实效先进村。…[详细]
在县城东15公里,青阳渠北岸。有明代碑文:“河南开封府许州临颍县关庄村”分南关庄,北关庄。清义冢在南,为南关庄。安庄村在北,为北关庄;清初安姓迁此,发…[详细]
在县城东14.5公里,清阳渠北岸。明朝末期因安、郑二姓居多,故名。现有6个村民小组,310户,1233口人,2520亩耕地。…[详细]
在县城东13公里,清阳渠南岸。始名清泥冢。因此北清阳渠北岸有一土冢,名清泥冢,故名;村西端有关帝庙一座,碑文载:“河南开封府许州临颍县关庄村。”分南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