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玄武镇 | 隶属:鹿邑县 |
行政代码:411628101 | 代码前6位:4116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5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汉代,因其地为古玄武湖,故名玄武。
鹿邑县玄武镇位于县城西北部26公里处,北与商丘市柘城县接壤,南临311国道和许亳高速,省道老沈线从镇区穿过,全镇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5个办事处,耕地5.4万亩,人口6.1万人,党支部40个,党员930名,政府干部161人,其中在职109人,离退休52人,在职班子成员8名,科级干部12名,行政在编32人,事业在编40人,退伍兵37人,199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2003年被国家发改委、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2807万元,农业产值13983万元,工业产值35268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6400万元,财政一般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玄武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2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玄武镇榜上有名。
2024年7月,玄武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清代为玄武镇。
1912年为观武乡。
1949年为鹿邑县第十区(玄武区)观武乡。
1956年为玄武中心乡。
1954年设玄武区。
1956年设玄武乡。
1958年改玄武人民公社。
1961年,设立玄武区玄武小公社。
1983年复乡。
1987年改玄武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西小庄社区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前庄社区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桥北社区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头社区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西北社区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古洞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山西朝城县东昌府枣林庄搬迁到太康县码头乡,从码头乡分迁到老君堂,又从老君堂分迁于此,由王世处定居此地。原名王堂,后跟涡北的李桥(现今李堂)交换,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朱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其中一兄弟定居于此,又因村人口兴旺,地多庄大,故名大朱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胡氏较多,此地又逢集,故名胡集。1949年属鹿邑县第九区。1956年属玄武中心乡。1958年为玄武人民公社胡集大队。1983年为胡集村民委员会,属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皇氏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因村前有一坑塘与前皇庄分开,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王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小红河决口处,故名王口。…[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90年,余姓、李姓从太康码头迁移此地,日子兴隆,故称余里。…[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孟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涡河北岸易楼寨一带,后有一家搬居于此建村,故名孟庄,因有两个孟庄,址位偏北,故名北孟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梁姓从山东诸城县枣林庄迁来此地,曾盖有一所土楼,后被雨淋塌。名称梁少楼,后来演称梁楼。…[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操简考中府学贡生,家业渐大,骡马成群,因到涡河放牧放马不便,而迁居玄武东0.5千米处旁河而居,人口渐增,即成操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称柏木寨,根据当时情况,四邻较大,为保护四邻村民安全,集中在本村防护,在村四周挖塘、修寨、设岗故称柏木岗寨,1949年将村定名为柏木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以此,建立村庄,故名潘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时氏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落户,因坐落在涡河南岸,地势险要,涡河曾在此决口,故称时口。…[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郝氏迁此定居,建立村庄,故名。1949年属鹿邑县第九区。1956年属玄武中心乡。1958年为玄武人民公社郝庄大队。1983为郝庄村民委员会,属玄武乡。…[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与大陈庄原为一个庄(村里人都姓陈)只有前后之分,因在前村小,人少,故名小陈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称“前王楼”。因有一楼阁,又居后王楼之前,故而得名,后因楼阁扒掉,故名前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孙楼,由于孙氏衰落,把楼房卖给董姓后迁走,故名董楼。…[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刘庄,大地主崔金见在旧县府有一定的势力,其儿子又是社保主任,就把叫做崔刘庄(至今柘城以西大部分仍称崔刘庄)。1949年,为了区别其南边的刘楼,刘花…[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张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张姓渐少,马姓兴旺,人口渐增,故称马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关氏从淮阳搬迁到此而居,建一村庄,故名关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刘菜园。因刘氏家族的祖上叫刘化鹏,此人在周围名声较高,外人竟把刘菜园这个村用刘化鹏所代替,久而久之,以“刘花棚”而代之。…[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赵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赵氏弟兄八个,老二居住于此,故称二门赵。…[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盖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楼阁,故名李大楼。…[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崔氏家族居住,定名为崔堂,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分为前崔堂和后崔堂,因在后面,故称后崔堂。…[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解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于此,盖了一楼阁,故名解楼。…[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郭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于此,因迁移时间是明朝,故称明郭庄。后人烟稠密,逐分为两个自然村,位之前的称前郭庄,位之后的称后郭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