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韩张镇

地名:韩张镇隶属南乐县
行政代码:410923101代码前6位:4109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车牌代码:豫J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81万人
人口密度:约68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辽金时,大将韩昌曾在此驻兵,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后简称韩张。

基本介绍:

韩张镇位于县东12.5公里安济公路线上,南临永沟,沟南土地与张果屯乡接壤,东连福、千口二乡北与河北省大名县毗邻,西靠谷金楼乡,总面积41平方公里,辖韩张西北街、南街、夏庄、南高庄、东吉留疃、西吉留疃、南郭村、东五楼、赵耿村、西韩固疃、东韩固疃、西耿村、候耿村、裴屯、堤口、贾耿村、后五楼、西五楼东、西五楼西、大楼、小江、召固、罗庄(含韩庄)、刘庄、郭庄、傅庄、陈庄、北高庄28个行政村。

韩张全镇土地平坦肥美,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物、棉花、红薯为主,各种杂粮亦有种植。民间手工业以草帽辫著称,刘庄村民多饲养黄牛。

傅庄、陈庄有古遗迹——宋堤。韩张镇旧有演教寺,“演教晨钟”为南乐八大

+查看详细韩张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河南省爱卫办命名韩张镇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9月,韩张镇被确定为2024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韩张镇为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7月,韩张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汉初为东武阳县(因地处武水之阳且在秦地之东,故称)治所。

莽曰武昌。

北魏改东武阳县置武阳县,韩张仍为武阳县治。

唐贞观年间废,其地划为莘县和临黄县。

永昌元年(689)重置县,改名武圣县。

开元七年(719)以春秋时齐桓公曾率领诸侯大会于此,赴洛阳朝见周王为由,重新置县,更名朝城。

北宋明道二年(1033)因黄河泛滥,朝城县城东迁社婆镇,原址遂成集镇。

辽金时大将韩昌在此驻军称韩家镇。

明初改名韩张店。

明嘉靖年

+查看详细韩张镇历史沿革>>

仓颉陵遗址
南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辽国大将韩昌曾在此驻兵,辽、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后演变为韩张,以村十字街为界,分为两个村,为向南的一条大街,故名韩张南街。…[详细]

西北街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辽国大将韩昌曾在此驻兵,辽、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后演变为韩张,以村十字街为界,分为两个村,为向西向北的两条大街,名韩张西北…[详细]

小江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根据光绪《南乐县志》载:这一带原处黄河故道,夏秋季节,往往水大成河,人们称之为“江”。据明代迁民到此定居,依“江”建村,变成了渡口,村名遂叫“小江口”…[详细]

堤口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根据光绪《南乐县志》载:原址在“宋堤”之上,系黄河交通之要道,故取名堤口。…[详细]

罗庄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永乐二年(1404年),罗氏由山西洪洞县迁于此,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为罗家庄。1945年,称罗庄。…[详细]

召固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苗典等老人讲,以前苗家老坟上有一块宋朝小碑,碑文上刻有“召固”二字,遂为村名。…[详细]

西耿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以前此地原有耿村,永乐二年(1404年),晋民相迁于此,各依村而居,自成村落,皆以耿村呼之,后为为区别,以方位姓氏相区分,因位置靠西,故名西耿村。…[详细]

侯耿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前,此地原有耿村,永乐年间晋民相继迁此,各依村而居,自成村落,皆以耿村相称,后为区别以姓氏方位相区分,因侯姓居多故称侯耿村。…[详细]

贾耿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前,此地名为耿村,是因有周姓人家朝中居官,公正廉明,忠心耿耿,皇上依“耿”字相赐,故得“耿村”村名。永乐年间,山西洪洞迁民至此,依村而居,自成村落…[详细]

赵耿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以前此地原有耿村,永乐二年(1404年),赵氏自山西迁此,后又有侯、贾等姓相继迁来,自成村落,皆以耿村相称,为区别起见,因赵氏居多,取名赵耿村。…[详细]

大楼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原名纸房街,后遭黄河水患,房舍尽圮,唯余东西二楼,后人以楼而居,改纸房街为大楼。…[详细]

东五楼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运氏由汤阴迁此时,已名五楼村。1945年以方位分成3个行政村,因位于东,故称东五楼。…[详细]

后五楼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运氏由汤阴迁此时,已名五楼村。1945年以方位分成东五楼,西五楼和后五楼,因位于北,故称后五楼。…[详细]

西五楼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运氏由汤阴迁此时,已名五楼村。1945年以方位分成东五楼,西五楼和后五楼,因位于西,故称西五楼。…[详细]

裴屯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裴姓商人在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以姓氏取名裴家屯。1945年,称裴屯。…[详细]

郭庄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郭姓自山西迁此,以姓氏取名郭家庄。1945年,称郭庄。…[详细]

刘庄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年),刘姓随陈姓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自此,各成村落,称刘家庄。1945年以后,简称刘庄。…[详细]

付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陈氏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自此,后付姓随居,渐成村落,陈姓多居后街,称陈家庄,付姓多居前街,称付家庄。1945年,简称付庄。…[详细]

陈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陈氏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自此,渐成村落,陈姓多居后街,称陈家庄,1945年,简称陈庄。…[详细]

夏庄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地理位置命名,因村处堤上下桩处,故谐音""夏庄""。…[详细]

东韩固疃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原为黄河故道,黄河南移后,仅余沙滩,俗称“旱固滩”。后有人迁居此地,因“旱固滩”与“韩固疃”因相近,故取名韩固疃,后因方位分为二村,因位于东,故称东…[详细]

西韩固疃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原为黄河故道,黄河南移后,仅余沙滩,俗称“旱固滩”。后有人迁居此地,因“旱固滩”与“韩固疃”因相近,故取名韩固疃,后因方位分为二村,因位于西,故称西…[详细]

北高庄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北高庄村志记载:明朝以前此地原有村落,因地势较高,可避水患,取名高庄。明永乐二年(1404)又有邓姓迁居其南,另成村落,亦称高庄,后另相区别,以南北…[详细]

南高庄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年),邓氏迁居于此,因村地势较高,故称高庄,另与村北高庄相区别,称南高庄。…[详细]

西吉留疃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光绪二十九年《南乐县志》记载:前身原名吉楼疃。1942年改名吉留疃,意为吉祥永留在村。后因筑堤分为东西二村,因位于西,故称西吉留疃。…[详细]

东吉留疃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光绪二十九年《南乐县志》记载:村子前身原名吉楼疃。1942年改名吉留疃,意为吉祥永留在村。后因筑堤分为东西二村,因位于东,故称东吉留疃。…[详细]

南郭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西明万历年间石碑记载:此村原名“柯村”。后有郭氏迁居此,渐成大族,柯村改名为郭村,与村北郭村相区别,称南郭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韩张镇面积相当:
到韩张镇必去著名景点

韩张镇相关名人

韩张镇特产与美食
韩张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