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官庄镇 | 隶属:汝南县 |
行政代码:411727107 | 代码前6位:4117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6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明初,为汝宁守御千户所屯田地,称官庄屯。清顺治十六年(1659)军屯改民庄,由附近前罗庄、后罗庄、前蔺庄、后蔺庄、潘庄、北官庄、吴庄7个村合称官庄。因此设官庄乡。2009年撤乡建镇,因与泌阳县的官庄乡重名,以方位区分,改称现名。
汝南县辖乡。1956年设官庄中心乡,1957年改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臻头河东岸,距县城22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3万。汝(南)确(山)公路过境。辖官庄、陶陂、李塘、吴庄、邓庄、王和店、苗庄、梁屯、大湾、李坡屯、夏庄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石灰等厂。以种养业为主。
2024年3月,东官庄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清代为汝阳县的陶陂店。
1913年属汝南县。
1935年属九区马屯、官庄西店、官庄东店。
1938年属四区马屯、官庄东、官庄西、殷家店、三桥店联保。
1940年设官庄乡。
1951年属七区官庄、宋湾、李陂屯、大陶陂、余庄、王和店、滕塚、赖楼、李庄、王楼乡。
1956年分属官庄中心乡官庄、大陶陂、赖楼乡,大田庄中心乡大田庄、李庄乡和康店中心乡房坡乡。
1957年分属官庄、常兴乡。
1958年成立中州公社。
1959年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俗名“河口店”,因屡遭战乱,后将附近的前后蔺庄、西北官庄、前后罗庄、吴庄并为一体,以官庄村大人口多取名官庄。明崇祯九年(1636),李自成部下大将过天…[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夏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邓姓四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处,取名邓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张姓从福建汀州府归化县龙图八都里迁来居住,养羊较多,故名羊坡店。后演化王和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苗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故名。1979年由王和店生产大队分出苗冢、邱楼、后杨庄、大杨庄、苗庄和西杨庄6个自然村建苗庄生产大队,属官庄人民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李姓兄弟由今三桥鸭湖迁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贞观年间,陶姓大户迁居此处运粮河旁建村,故名陶陂。…[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彭适迁此定居在道路两侧建房,故名彭家道。后有吴姓迁此,人口兴旺,改为吴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梁姓夫妇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耕建村,得名梁屯。…[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赐皇戚李氏族到此居耕,占地5顷4,建李坡寺,封李氏为李坡寺山主。宋改名普福寺。明崇祯年间,因李氏衰败无人,后又有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有人始居,庄大且地处沙河湾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张大通夫妇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在草河岸边一石桥旁,繁衍成村得名石桥屯。清光绪十八年(1892),张得山率众修一围墙。1919年…[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宋氏一家从陶庄桥赵庄迁此垦荒种田,建村得名宋屯。…[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二年(1507),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地势低洼坡大,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十六年(1643),赖姓大户从外地在此筑楼安家,故名赖楼。…[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霍氏人财两旺建楼阁,名霍楼。后胡姓迁此,修筑围寨改名胡寨。…[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李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名小李庄。清咸丰年间,李氏三代监生李栋来此居住修寨,故名李寨。…[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邓姓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处,得名邓屯。…[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滕姓迁至古冢前始居,故名。1958年8月,由谢庄、魏埠口、西张庄、滕冢、北张庄、徐桥、西吴庄、胡寨、蒋庄、小刘庄、大刘庄、小李庄、朱楼、后…[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王姓一家十六人从外地迁来屯田开荒,繁衍成村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焦姓在此定居生息,建楼名焦楼,日久楼房倒塌,后人更名焦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国时,曹操招募农民开荒屯田,名军屯。辛姓从军屯迁此居耕,逐渐成村取名辛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