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罗店镇 | 隶属:汝南县 |
行政代码:411727109 | 代码前6位:4117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6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明代有一罗姓在此开小饭店,得名罗家店,后繁衍成村,简称罗店。镇政府驻罗店,因此得名。
罗店镇地处汝南县西北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近年来,该镇抢抓机遇,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民营企业先后落户境内,地方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距县城35公里,濒临宿鸭湖西岸,上蔡、遂平、驿城区三县区交界处,距驻马店市12公里,驻上公路贯穿全境。全乡共辖17个村委,226个村民组,4.8万人,5.6万亩耕地。
罗店乡是全国有名的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50个文化乡镇之一。其民间手工制作的“天中麦草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业,产品以其构思新颖、造型别致、做工精细、自然古朴、高贵典雅等特点,畅销海内外,成为带动本乡企业发展的龙头。同时以当地传
2024年12月,罗店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1月,罗店镇被确定为驻马店市特色乡镇(工业发展型、现代农业型)。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罗店镇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罗店镇为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清代分属汝阳县的罗家店、燕亭店、楚家店。
1913年属汝南县。
1935年属二区罗家店、楚铺店、燕亭店、袁岗店。
1938年属五区罗店、燕亭店、楚铺店、袁岗乡联保。
1940年,设罗店乡。
1951年属六区罗店镇、楚铺镇、王桥镇、双庙、大傅、刘庄、白庄、尤庄、李岗、黄庙、杨海乡。
1956年分属王桥中心乡双庙、王桥、大傅庄乡和楚铺中心乡楚铺、罗店、李岗乡。
1957年分属大王桥、楚铺、燕亭乡。
1958年成立红星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罗姓在此聚居,开有店铺,名罗店,分罗东、罗西。…[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罗姓始居,名罗店。因聚落在罗店西半部,故名罗店西,简称罗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前,此处沼泽遍布,水患常发生,一次特大洪水过后,惟有一老椿树幸存下来,部分村民回来定居,人称老椿人,渐又成村,后演变今名老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李姓居此建村,后来张、刘二姓迁此居住,因李姓人多,故名大李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庄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邢姓在村西头云溪河上架一座砖桥,故名邢桥。…[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元和十二年(817),裴度率师征伐淮西途经此地,为渡汝河建一木板桥,名大板桥。清乾隆年间,王姓六代传人王元相从上蔡王楼村迁此居住,更名大王桥。…[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灈阳侯吴旦在此封侯。修有寺院,故得名小王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洪武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往遂平县城东南3千米处的小李庄。明永乐十四年(1416),李氏后人李春华带三子迁此居住,为求平安,在村中建庙二间,东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施姓人繁衍众多成村,得名施庄。1958年8月,由施庄、北陈庄、南陈庄、吴庄、施陈庄建施庄生产大队,属红星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大王桥人民公…[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末年,难民流落于此建村,人称游庄,后口误成尤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贞观年间,杨姓八人由山西迁此垦荒种田,并建有楼房,名杨楼。…[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张姓建村,因村东有大片竹林得名。后村人外迁,村庄没落。…[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李姓迁此建村,且地势较高得名李岗,后村庄没落。…[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因六个村民迁此建村得名。1961年9月,由李岗生产大队分出雅店、马贤庄、前新庄、后新庄等建六合生产大队,属水屯区罗店人民公社。1962年7月撤区,属…[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别姓建村,在村北楚铺沟上修石桥一座,得名别桥。…[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王姓迁此建村名王庄。后王姓衰败,袁姓人口增多,遂改今名袁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