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陵头镇

地名:陵头镇隶属汝州市
行政代码:410482109代码前6位:41048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5 邮政编码:467000
车牌代码:豫D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90.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1万人
人口密度:约45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村处北宋魏王赵廷美陵墓西侧,故名陵头。

赵光美(947年―984年)字文化,太平兴国初,改名赵廷美。 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太宗有言,廷美生母为陈国夫人耿氏而非杜太后,并且考虑到廷美出生时杜太后已是47岁的高龄,太宗所言非虚。亦可作为太宗不传位于廷美的依据 宋太祖赵匡胤兄弟五…… 赵光美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汝州市辖乡。1958年建陵头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90.5平方公里,人口4.1万。郑(州)汝(州)公路过境。辖陵头、西街、梅庄、宁庄、前户、后户、李窑、陈窑、庙湾、大庙、叶寨、沙古堆、余窑、饮虎沟、和尚庙、东山、段子铺、朱沟、黄岭、养田、申坡、寇寨、孟庄、杨寨、王庄、范窑、桥沟村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煤炭等厂、矿。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烟叶、花生。

荣誉排行:

2024年7月,陵头镇获得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2024年8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陵头镇为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陵头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前后户遗址

前后户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前、后户村西侧,荆河东岸台地上前后户遗址东西300米,南北800米,面积240000平方米。1974年临汝县文化馆、1984年汝瓷博物馆先后对该遗址进行

一〇一指挥所旧址

一〇一指挥所旧址位于汝州市陵头镇朱沟村,年代为196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一〇一指挥所旧址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24年11月14日。北山保护范围:保护标

梅庄遗址

梅庄遗址位于汝州市陵头镇梅庄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养田胜天塘旧址

养田胜天塘旧址位于汝州市陵头镇养田村,年代为1975。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01指挥所旧址

101指挥所旧址位于汝州市陵头镇朱沟村,年代为1964。2024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更多陵头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1947年属临汝县第一区。

1949年改为临汝县荆河区。

1958年与夏店乡合并成立陵头公社。

1982年改设陵头乡。

1988年属汝州市。

2024年撤乡置陵头镇,属汝州市。

汝州风穴寺
陵头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初杨从道等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出,先到杨沟(今庙下镇)落户,后杨从道到陵丘寺为宋魏王赵廷美做坟院看护,并在附近建房居住,后渐成村,村以寺名称陵丘寺;又因…[详细]

后户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明初,李德、李茂兄弟二人由郏县迁此居住,兄弟二人各扎宅一处,相距约500米,两村总称李户,为了分别村址,又叫李前户、李后户,简称前户、后户,此村在…[详细]

宁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是宁姓人在建房居住,故名宁庄。1958年属陵头公社陵头大队。1961年由陵头大队析置宁庄大队,属陵头公社。1984年改宁庄村民委员会,属陵头乡。2…[详细]

梅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这里住着梅娘娘一家哥嫂三人,梅娘娘整天放驴、纺花,不论嫂子给她多少棉花都能纺完,后其被朝廷征召入宫,封为梅娘娘,故名梅庄。…[详细]

西街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委会位于西店街,取其首尾两个字,故称。很久以前,有许多人去陵头寺烧香,路途中有人在此开设饭店,后住户增多,成为街道,因在陵头西,故名西店街。…[详细]

段子铺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位于段村(曾名段子铺)而得名。最早是段姓人家在此建房居住,的东头设有店铺,故名段子铺,后演变为段村。…[详细]

朱沟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位于朱沟而得名。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仙女犯罪,被贬入凡间,罚她到此沟放猪,人称猪娘娘。此沟故名猪沟,后谐音演变为朱沟。…[详细]

黄岭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域内黄岭而得名。很早以前,黄姓在山岭上建房居住,后形成村庄,取名黄岭。…[详细]

养田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养田,故名。明初,有王、刘两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看此地南有一座小山,形似黄龙把门,后有嵩山余脉作背,就定居于此。因山高地薄,生活较苦…[详细]

申坡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申姓在朝为官,后因犯罪,全家逃难到此,因地形为山坡丘陵,取名山坡村,又名申家坡,后简称为申坡。…[详细]

樊窑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有一家樊姓在此居住,且在东头开过煤窑,故名樊窑。…[详细]

杨楼沟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太祖赵匡胤三弟赵廷美死后葬于此地,并建立一座护陵寺院。一个杨姓人照看坟院,后成为富户,建楼一座,又因村东有一条沟,故名杨楼沟。…[详细]

东杨寨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原位于杨寨,且因重名,在汝州境内相对方位居东,故名。因杨姓始居,盖房筑寨,故名杨寨。…[详细]

桥沟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桥沟,故名。北边有一座小桥,石桥下面有一条小沟,故名桥沟。…[详细]

孟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位于孟庄,而得名。孟姓在此居住比其它都早,故名孟庄。…[详细]

寇寨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寇姓在此筑寨居住,故名寇寨。1958年属陵头公社申坡大队。1961年申坡大队析置史庄大队,属陵头公社。1981年更名寇寨大队,属陵头公社。1984年…[详细]

李窑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李姓打土窑始居,故名李窑。1958年属陵头公社陈窑大队。1961年陈窑大队析置李窑大队,属陵头公社。1984改李窑村民委员会,属陵头乡。2024年陵…[详细]

陈窑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很早以前一户陈姓人家来到这里挖土窑居住,故名陈窑至今。…[详细]

庙湾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处在三官庙西拐弯处,故名庙湾。1958年属陵头公社陈窑大队。1961年陈窑大队析置庙湾大队,属陵头公社。1984年改庙湾村民委员会,属陵头乡。2011…[详细]

大庙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约在200多年前,李家门外的几户人家在村头合修一座庙,比其他庙都大,故取名大庙。…[详细]

沙古堆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西边有一个大沙堆,故名沙古堆。1958年属陵头公社大庙大队。1961年大庙大队析置叶寨大队,属陵头公社叶寨大队。1981年叶寨大队析置沙古堆大队,…[详细]

叶寨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来叶姓一家在此居住,为了防贼,自筑小寨,名曰叶家寨,后简称叶寨。…[详细]

和尚庙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有个山神庙,村名叫回龙沟,后来因山神庙失火烧掉,人们把回龙沟叫火烧庙,久而久之,火烧庙沿革为和尚庙。…[详细]

饮虎沟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一条沟,沟里有一池水,传很久以前有只老虎长年在这里饮水,故名饮虎沟。…[详细]

东山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陵头镇白沙沟(山沟)以东,且境内群山林立,故名。…[详细]

余窑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洪武年间,一户余姓人家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到此地挖窑居住,故名余窑。…[详细]

前户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明初,李德、李茂兄弟二人由郏县迁来居住,兄弟二人各扎宅一处,相距约0.5公里,两村总称李户,为了分别村址,又叫李前户、李后户,时间长了,演变为前户…[详细]


以下地名与陵头镇面积相当:
到陵头镇必去著名景点

陵头镇相关名人

陵头镇特产与美食
陵头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汝州市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