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凤桥乡 | 隶属:商城县 |
行政代码:411524203 | 代码前6位:4115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车牌代码:豫S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8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清称和丰桥。1949年取“河边凤凰”之意改今名。
商城县辖乡。1958年分属超英、铁路公社,1962年析建河凤桥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82.4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观音山、南司、新桥、杨堰、团结、赵棚、姚堰、栏杆桥、新楼、响塘岗、十里头、莲花塘、龙头桥、田湾、八里淮、新店、立新、高桥、河凤桥、黄畈20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建筑公司及印刷、预制件、农机修配、砖瓦、罐头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古迹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殷商时期文化遗址。
2024年9月,河凤桥乡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观音山云极观,坐落在商城城关以北18公里处,河凤桥乡境内的观音山上。这里建有规模较大的道教庙宇云极观,是信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也是豫南山区有名的道教胜地。秦代史书称“拐杖山”,唐时称“观铁山
清顺治三年(1646)分属官苏、三丰、太水里。
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
1941年分属双梅、人和乡。
1948年分属双梅、人和区。
1951年属十区。
1958年分属超英、铁路人民公社。
1962年置河凤桥公社。
1983年改设河凤桥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末李姓在此建凉亭,得名李家凉亭。1912年凉亭前后开有饭店,取名小新店。1951年为区别今达权店镇之新店,改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河凤桥”取河边凤凰之意,村以桥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官苏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五保。1948年属双梅区。195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姓曾在此畈始居,故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五保。1948年属双梅区。1951年属十区黄畈…[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姓在此居住,修建有桥,得名高桥,村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立新”取破旧立新之意,故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六保。1948年属双梅区。1951年属十…[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北宋末年杨腊红追赶黄花天子至蔡店鸡鸣山后,黄花天子退无路,跳河自尽,尸体倒淌八里,至此沙滩,得名八里滩。…[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桥始建无考。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县令谈永祚重修,用条石砌成拱形石桥,上雕一龙,得名龙头桥,村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旁水塘曾种有莲花,故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一保。1948年属双梅区。1951年属十区…[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居岗岭,宅东有一口水塘,相传每天中午塘内发出响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始称胡家楼。因田姓久居,后易今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五保。1948年属双梅区。195…[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赵姓在此搭棚定居,名赵家棚,简称赵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刘姓由湖北麻城迁此,在村南300米处建石桥,桥面两边安装有木制栏杆,得名栏杆挢,村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朱姓在此建楼,因失火烧毁,后重建新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一老桥,后在此新建一桥,得名新桥,村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姚姓临堰居住,故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双梅乡第六保。1948年属双梅区。1951年属十区落星山乡…[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至道三年(997),商城并入固始,据在此设置分司,理民事,地处固始南,取名南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团结”取和睦友好之意,故名。清顺治三年(1646)属三丰里。宣统三年(1911)属平区。1941年属人和乡第三保。1948年属人和区。1951年属十…[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杨姓迁此,宅前有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观音山,史称“拐杖山”。清嘉庆《商城县志》记载:“昔曾产铁,官榷之矣。”铁业属官营,因又得名“官铁山”。相传抗元名将余思铭在此抗击元军观阵布军,遂又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