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星街道 | 隶属:山阳区 |
行政代码:410811008 | 代码前6位:41081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100 |
车牌代码:豫H | 行政级别:街道 |
人口数量:约2.59万人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寓意嘉言“中原之星”命名。
中新街道
所辖村
上马村 李贵作村
冯河村 中马村
李河村 高岭村
桶张河村 巡返村
庙河村 寺河村
文化旅游:
老君庙戏楼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办事处桶张河村内。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自北宋崇宁三年扩建后更名为老君庙。原为三进院,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老君殿、三清殿和全神殿,现仅存戏楼及古柏一株
鸿门寺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中星办事处寺河村以北,云台山中的九莲山下,鸿门寺地处山川俊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它南望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滨,西面有王屋山、神农山、青天河、静影寺,北门是青龙峡
1962年成立百间房公社,属焦作市郊区。
1966年上白作公社并入。
1984年更名为百间房乡。
1991年属山阳区。
2005年撤销百间房乡,分设中星街道。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陶源社区是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据李氏基碑记载及村民传说,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当时已有张姓人家居住,因姓得名张李河。随着代发展李氏人丁兴旺后更名为李家河。后人们习惯称作…[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地名由来有三传:一传武王伐纣时,在上马村处上马,在下马村处下马,故将武王上马处称为“上马村”,下马处称为“下马村”。二传三国的赵云分别在上、下马村处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地名由来:一、传宋代的赵匡胤在上马村村北双槽口处安营扎寨,上马、下马村中间他们驻扎了一部分兵力,故叫中马村。二、位于上马村和下马村中间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汉代李贵作这个地方,出了一中书郎,中书郎家修有一个大花园,由家丁李贵在此看守。李贵文才出众,擅长诗画,得到当时众人的赏识。李贵在花园碑上镌有诗记,署…[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自唐朝起有鸿门寺一座,寺旁边有一条泄洪河,故称寺河。…[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有关碑文记载,高岭村约有250年历史,由于地理位置比左右村庄较高,在远处看好像在山岭上,故称高岭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古时候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家中有三个儿子,老大是个做桶的,老二是个榨油的,分家时给老三分了花忙牛犊。因此老大称桶张,老二称油张,老三称花忙牛犊张。因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地名由来有二:一是村的东南地势低洼,迷信说有碍风水,故起名巽返,东南方为“巽”,有将东南方低洼之地形,返为高岗之意。二是古时候村址处是许家大坟地,当地…[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庙河原称桐树沟。据史记载,清朝庙河村北,沟两岸桐树成林,郁郁葱葱,外地人来这里贩瓦盆的、买煤的、下窑谋生的,行人熙攘,都把这个有桐树林的山涧小村叫“桐…[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元末明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张姓迁至此地,当时是一片荒坡河沟,故名张河。从山西洪洞县迁至而来的冯姓在路北定居,故名冯庄。后两村逐渐连城一片,故称冯河…[详细]
="ht">到中星街道必去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