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府店镇 | 隶属:偃师区 |
行政代码:410307107 | 代码前6位:41030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71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9个行政村 |
春秋为滑国王食邑,名轘辕府。秦灭滑后,降府为店,故名府店。
府店镇位于偃师市南部、洛阳市东南,偃师、登封、巩义三市交界处,距偃师市区19公里、洛阳市区40公里,与千年古刹——少林寺为邻,素有“洛阳东大门”之称,2005年机构改革,由原佛光乡和府店镇两个乡镇合并而成。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南部为山区,北部为坡地,辖29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227个村民组,5.8万人,4.9万亩耕地,其中水浇地2.2万亩,旱地2.7万亩,森林面积11万余亩。辖区有3所初中,12所小学,2个派出所,2个电管站,2个农村信用社。
府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滑国在此建都,现存滑城遗址保留完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缑山风景秀美,“缑山晓月”为偃师八大
2024年9月,府店镇被确定为2024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洛京缑山改建先天宫记碑类别:石刻时代:元地址:偃师市府店镇府店村公布时间: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
佛光抗日十三无名烈士墓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1944年地址: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
古轩辕关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东汉、清地址:偃师市府店镇唐窑村出船沟南
佛光寺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北魏地址: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府店三中
古轘辕关位于偃师区府店镇,年代为清代。2024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清代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时滑国建都于此,为古缑氏县驻地。
民国时属五、六保。
1948年属偃师五区。
1958年设立府店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府店区。
1962年又改区为府店公社。
1983年易社为府店乡。
1995年撤乡设镇,为府店镇。
2005年佛光乡并入府店镇。
2024年撤销偃师市,设立偃师区,属之。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寓意在此地居住的人们都能幸福,故称。2024年偃政文【2013】25号命名为幸福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府店镇。…[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88年,由府店分出,因相对于府南、府北方位偏西,故称府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是府店自然村的一部分。因古时府店村址处,曾是府兵制的轘辕府驻地,历代洛阳通向东南的驿道都在这里设有铺、店(站),故村名称为府店,是偃师县东南的重镇,一…[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是府店自然村的一部分。因古时府店村址处,曾是府兵制的轘辕府驻地,历代洛阳通向东南的驿道都在这里设有铺、店(站),故村名称为府店,是偃师县东南的重镇,一…[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居民原居住在周寨,有程姓人家清中期从村中搬出,在今村址处筑寨成新村,故名新寨。…[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周寨,因周姓居民最早于此筑寨定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由管姓和毛姓共住,村名称作管毛。后来,毛字同音演化为茅,遂名管茅。因同名村庄有二,居西,故名西管茅。…[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昔时由管姓和毛姓公住,因名管毛。后来毛字同音演化为茅,遂称管茅。因同名村庄有二,居东,故名东管茅。…[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万安山、西九龙角峡口外,古名口子。后同音演化写作口孜,民国时曾设为万安镇。后一分为二,东西排列,居西,故名西口孜。…[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口子,因处于东西九龙角山峡谷的出口处而得名。后子字谐音写作孜,因村庄扩大,分为东西两个村,居东,故名东口孜。…[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面的缑山上原有一座子晋庙,村在庙南,故名庙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夹沟村东西各有一条南北向的冲沟,村为两沟所夹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址三面临沟,村民都住在一个寨子里,取村名为寨子。子字同音演化为孜,故村称作名寨孜。…[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南岭上有座土良寺,寺内有两座塔,故村名曾叫土良村,后改称双塔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是因宋太祖(也有说是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乾隆皇帝的)游嵩山路过此处时,当地士绅耋老在此处迎过驾,因而得名参驾店,俗名叁家店,简称叁店。…[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韩姓居多,取名韩庄。1948年属偃师县府店区。1958年为韩庄大队,属府店公社。1961年社区分社归府店区叁驾店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归府店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唐姓居民最早在此处挖窑定居,后聚居成村,故名唐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刘村附近曾有一座安药庙,村名以谐音称过安乐庄。后来村內刘姓人家居多,遂更名为刘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偃师老城有牛姓人家迁于此处筑窑居住,后聚居成为村落,遂名牛家窑,后简称牛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佛光寺东,村民多以窑居而得名。1948属偃师县府店区。1958年为东窑生产大队,属府店公社。1962年撤区,归佛光公社。1983年为东窑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是李来定一家人迁此建村且以窑居,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杨姓最早窑居于此,故命名杨窑。1948年属偃师县府店区。1958年为杨窑生产大队,属府店公社。1961年改名为杨窑大队,属牛窑公社。1962年划归佛…[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由东南向西北延伸的一条大冲沟内,昔时沟内翠柏丛生,遂名柏峪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多以窑居,取安居乐业之意,命名村名为安乐。…[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一佛光寺,取名佛光。1948年是偃师县府店区的基层乡、村。1958年为东窑生产大队,属府店人民公社。1961年设区分社,属府店区佛光人民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杏沟村的人家,昔时都住在一条沟内,因沟内杏树很多,故名杏沟。…[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史姓人家最早于此筑窑定居成村,故名史家窑。…[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曹姓居民于此筑窑定居成村,故名曹窑。1948属偃师县府店区。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曹窑大队属府店公社。1961年属府店区牛窑公社曹窑大队。1962年…[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任姓居民居住较早,并以窑洞为居,故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车姓和李姓两大家族,历来和谐相处,且昔时都为窑居,故名车李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