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宝莲寺镇 | 隶属:文峰区(高新区) |
行政代码:410502101 | 代码前6位:41050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车牌代码:豫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65万人 |
人口密度:约89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以建筑物寺院命名。南朝梁沈约《为齐竟陵王发讲疏》:“标声妙住,腾华宝莲。”故名宝莲寺。
宝莲寺镇地处文峰区南部,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52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总量45433人,其中农业人口42198人。西有107国道、京广铁路,东有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辖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46604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齐全。
近年来,宝莲寺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全力走工业强镇之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镇经济总量逐步增加,总体效益大辐攀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全镇企业总产值24987万元,营业收入24145万元,特色农
2024年12月,宝莲寺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3月,宝莲寺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2月,宝莲寺镇被评选为安阳市2025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宝莲寺镇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文化旅游:
普同宝塔位于文峰区宝莲寺镇西郭村西地,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安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时期为安阳县南区,政府设在魏家营。
1944年10月,撤区建乡归精忠乡。
安阳解放后属邺县第八区。
1954年邺县撤销,划归安阳县第十八区。
1958年成立郭村人民公社,归安阳县管辖。
1983年更名郭村乡。
1995年撤乡建镇因区域内有宝莲寺而改为宝莲寺镇。
2003年,安阳市区划调整宝莲寺镇划归安阳市文峰区管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文峰家园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宝莲寺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明代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郭村。殷商时期,此处有一古城,因位于城东,称东郭,后人口逐渐增多,形成集市,改称东郭集,后又形成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宋时称郭村。明代因村庄临近古防城之西,故名西郭。后改为西郭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杨家井原名墨井,据《安阳县志》(1918)引《邺乘》文记:""墨井在郭村,有色如墨""故名,后因杨姓居多,改称杨家井。…[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马束庄因束庄、北马庄两个自然村而命名。1954年束庄、北马庄从邺县划归安阳县,属郭村乡。1958年束庄和北马庄合并,成立马束庄大队,属郭村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早年有复姓皇甫的人家,定居于此,并在此建立皇甫祠堂,后逐渐形成村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顾炎武《曰知录·驿传》云:“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因距安阳城三十华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黎园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宝莲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同黎元村合成一个大队,属安阳县郭村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四页村名记载,宋时称种赵。传唐朝时大将尉迟敬德在此监造一座寺院,名曰“重佛亭”,后经战乱,寺院颓废,后人重新修复,又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嘉庆二十四年(1918)《安阳县志·建置志》引《名史·食货志》记:“洪武二年,邓愈汤和屯兵彰德屯田。”传姓何的一位官员在此领兵屯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任姓居多,故名任庄。1950年设村。1947年属中共邺县第六区。1949年属安阳县。1958年和南马庄、郑家寺、郑家庄合并成了一个大队,属安阳县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称马庄,因马姓得名,马庄有二,此村居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薛庄,传早年薛姓在此定居,后袁姓又迁入此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薛庄。传早年孙、薛二姓在此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薛庄。传薛姓在此定居称薛庄,后张姓分村另居,起名“张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薛庄,传薛姓在此定居,称薛庄。后刘姓迁入此村,遂改名“刘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村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宝莲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安阳县志·建置志》引《名史·食货志》记:“洪武二年,邓愈汤和屯兵彰德屯田。”传姓黎的一位官员在此领兵屯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嘉庆二十四年(1918)《安阳县志·建置志》引《名史·食货志》记:“洪武二年,邓愈汤和屯兵彰德屯田。”传姓赵的一位官员在此领兵屯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50年代末有“东风压倒西风”的口号,因而命名东风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在此地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土岭,刘、王二姓定居在岭坡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代嘉庆《安阳县志·建置志》(1918)引《名史·食货志》记:“洪武二年,邓愈汤和屯兵彰德屯田。”传姓马的一位官员在此领兵屯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清代顾炎武《曰知录·驿传》云:“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因距安阳城二十华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以前属于军队扎寨据点,因村庄较小,故名小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