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英庄镇 | 隶属:卧龙区 |
行政代码:411303107 | 代码前6位:41130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万人 |
人口密度:约7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7个行政村 |
元代,为管理匠户的机构“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府”提领所官员驻地,故名鹰庄。清末误写为莺庄。民国时期再误写为英庄。后因处于南英庄之北,故名后英庄。
南阳市卧龙区辖乡。1958年建英庄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区南,距市中心26.4公里。面积89.4平方公里,人口7万。南(阳)新(野)西线公路穿境。辖后英庄、前英庄、尹营、大营、王唐庄、张旗营、贾营、西张营、南屯、河东、岭岗、南刘营、东坡、胡营、刘冢、孙集、贺庄、于岗、堰岔、赵庄、橡子树、高营、吕盘、官寺、段寨、李胡、西刘营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机械、化工、粮油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为优质商品棉产区。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旅游:
淯阳故城遗址位于英庄镇大胡营东,为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西北角城基高0.30米,东南角高0.3-0.8米。城内及周围有大量砖瓦片、陶片以及铜镞等遗物。据文献推测,为汉淯阳县
淯阳城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大胡营村。年代为汉。 2024年1月22日淯阳城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屯遗址位于英庄镇南屯村四组民居东1000米,俗名“瓦片台”,地势东高西低,北邻老河沟,南屯至张其营公路从遗址中部穿过,公路北侧宽约300米左右,南侧约250米左右。东部边沿道去李园公路西侧
英庄遗址位于英庄镇后英庄村北,新石器时代,面积约2.25平方米,文化城厚1.4米。地表散存有陶片,其中有圆锥形鼎足、罐、壶、盆等陶器残片和石斧、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
两汉时属淯阳县。
晋改属云阳县。
隋、唐至清属南阳县。
清末分属莺庄、淯阳城、白马、大庄镇、西南太山庙等保。
1936年属第二区。
1936年为瓦店区英庄乡。
1949年后为南阳县英庄区。
1958年成立英庄公社。
1961年复英庄区。
1968年复英庄公社。
1984年改设英庄乡。
1994年由原南阳县划属卧龙区。
1999年改置英庄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柳家泉社区是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柳家泉社区是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在邻村前英庄之北,故名后英庄。清末属莺庄保。1936年属瓦店区英庄乡。1949年属英庄区英庄乡。1958年设后英庄大队,属英庄公社。1984年改设后…[详细]
南屯村位于英庄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700人,耕地2680亩。 近年来,南屯村党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详细]
张旗营村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的东北部,东靠白河,西靠本镇南屯村,北靠赵营村,南靠王塘庄村。 本村由四个自然村,是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3321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贾姓建村,故名。清末属莺庄保。1936年属瓦店区张旗营乡。1937年属瓦店区英庄乡。1949年属英庄区张旗营乡。1958年属英庄公社张旗营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沙河东岸,故名。清末属大庄镇保。1936年属瓦店区英庄乡。1949年属分英庄区岭岗乡、华寨乡。1958年成立冯庄大队,属英庄公社。1982年更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邻村后英庄之南,故名前英庄。清末属莺庄保。1936年属瓦店区英庄乡。1949年属英庄区英庄乡。1958年设前英庄大队,属英庄公社。1984年改设前英…[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尹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姓流徙到此建村于坑塘东侧,故名。清末属白马保。1936年属瓦店区张旗营乡。1937年属瓦店区英庄乡。1949年属英庄区大营乡。1958年设王塘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年,李炳任职京城,辞官后定居于此,户口繁衍,形成较大聚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吕盘后又向南北扩展二村,称前、中、后吕盘。村委会驻中吕盘。…[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赵氏夫妇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以织布袋为生,名布袋庄。清末改名赵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门内有橡子树一株,三人合抱,高大挺拔,故名。…[详细]
堰岔村位于卧龙区的南隅,东与隔河相望的宛城区相接,西与新野毗邻。全村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2073人;1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为2950亩;全村共有党…[详细]
高营村位于卧龙区英庄镇的东南部,距镇政府9公里,东部与白河相依,南部是本乡邻村于岗,北面是相子树,西交堰岔村,有耕地1798亩,人口1526人,辖区二…[详细]
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于岗村位于英庄镇东南8公里处,南依新野县,东临白河,全村1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750亩人口2400人,7个党小组,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省洪洞县孙姓移民定居,后曾成立集市而得名。…[详细]
刘冢村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的西南边,一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700余人,耕地面积1900余亩,沙河从村西,南方向绕村而过,在村西、南方由150余亩杨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北刘庄数户刘姓,于村东另建新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胡百岗迁此建村,名胡营。后又析出小胡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省洪洞县贺姓移民建村,故名。清末属淯阳城保。1936年属淯阳城乡。1937年属英庄乡。1949年属英庄区李高桥乡。1958年设立李高桥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刘其龙、刘其凤兄弟由江西省南昌府迁来。刘其凤定居于雷庄,雷姓绝嗣后,雷庄更名为刘营。民国时期,为区别西刘营,故名南刘营。…[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李、吴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于地势较高处,为区别于后岭岗而得名。…[详细]
官寺村位于英庄镇西北部4.5公里处,东邻河东村,西连段寨村,北连本区陆营镇黄营村,南与新野县歪子镇接壤,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5个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刘柳二姓先后由南刘营、老柳营迁此建村,始称刘营,为区别村东北之小柳菅,故名大刘营。1958年为区别南刘营,更名西刘营。…[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前期,柳姓衰颓,官司街李姓(亦李昭后裔)迁入,更名李湖。…[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段龙山、段风山、段虎山三兄弟,由山西省移民至唐河县城郊段老庄定居,段虎山继迁堰岔,清咸丰年间,其后代又迁此建村,村周挖壕筑寨,故名。…[详细]
西赵营村位于卧龙区英庄镇东北部,北接陆营镇,东隔白河连宛城区瓦店镇,南邻张旗营村,西接陆营镇。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6亩,辖七个村民小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