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傅集镇 | 隶属:杞县 |
行政代码:410221102 | 代码前6位:4102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0.9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2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0个行政村 |
古时傅姓在此建村,后青陵店集迁此,取名傅家集,简称傅集。
傅集镇位于杞县县城南16公里处,人口6.2万人,辖40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耕地7.2万亩,是一个农业大镇。106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付集镇是革命老区,境内拥有芝圃故里、杞县地委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原址、烈士六角亭等多处革命遗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吴芝圃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地址:杞县县城南16公里处
电话:0378-8631359
邮编:475203
明属圉镇保、青陵保各一部。
清属傅集社、陶陵社、苏木社和荆岗社各一部。
1912年属第三区,又名傅集区。
1935年并为一区。
1944年属芝圃县二区。
1949年复名第三区和傅集区。
1955年并区,仍属第一区。
1957年属傅集中心乡、韦庄中心乡。
1958年建先锋公社。
1961年复改为第三区(傅集区)。
1963年撤区,改称傅集公社。
1983年改称傅集乡。
1995年撤乡建傅集镇,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傅姓在此建村,后青陵店集迁此,取名傅家集,简称傅集。…[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宋初曹姓于此建村,呈现胡同形,称曹胡同。…[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老庄村是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傅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周姓建村而得名。清属傅集社。1912年属傅杨郑联保。1944年属芝圃县民主政府二区。1946年属傅集区。1958年8月,成立周庄生产大队,属先锋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傅姓建村,称傅家庄。右有孙庄,左有响旗营,因避患三村合筑土寨,仍名傅家庄。继而青陵店集迁此,更名傅家集,简称傅集,后分为东、西、南、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陆姓迁此建村,故名陆庄。清属苏木社。1912年属傅杨郑联保。1944年属芝圃县民主政府二区。1946年属傅集区。1958年8月,成立陆庄生产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庞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杞南三十五里,于此屯田,后庞姓逃散外地,此处虽无庞姓,但仍用其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谢氏墓碑记,明初谢姓始祖迁此,择居大河东堤下,建村。与堤相比,略显低洼,故名谢家洼。日后人丁增多,又派生一村在前,遂以前后为别。…[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杨庄村是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傅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傅姓建村,称傅家庄。右有孙庄,左有响旗营,因避患三村合筑土寨,仍名傅家庄。继而青陵店集迁此,更名傅家集,简称傅集,后分为东、西、南、北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旧有天爷庙一座,人称宋天爷庙,村民宋姓为望族,故名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村东有井一眼与傅集村南一井相对,二井相距五里,名五里井。…[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宋代曾在此驻扎军营,设有军帐、传军王,后逐渐成为相毗连两个村庄,得名军帐、军王。军王清末废,后军帐演变为军张。…[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纸坊村是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傅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时赵村、高吉屯、路行三村毗邻,后为防患,合筑一寨,名“三义寨”;日久赵姓为望族,遂统称赵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安氏族谱载,北宋安氏始祖,由睢县河集之安庄迁此,定居于隆隆蜿蜒隐隐如带之沙丘上,建村仍以安庄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宋姓居此屯田,人业两旺,赞美为吉祥之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胡姓居此,称胡庄,清名胡家庄,后讹称和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李姓迁此选择小温河沟蜿蜒弯曲处建村安居,故名沟湾李。…[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傅姓建村,称傅家庄。右有孙庄,左有响旗营,因避患三村合筑土寨,仍名傅家庄。继而青陵店集迁此,更名傅家集,简称傅集。后位于傅集东,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司姓居之为村,故名司庄。清属沟陵社。1912年属吕司李联保。1944年属芝圃县民主政府二区。1946年属傅集区。1958年8月,成立司庄生产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李姓迁于黄河东侧大堤下坡处建村,故名河坡李。…[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刘姓北宋时来此建村于河堤之上,故名堤刘。…[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宋代张姓居此建村于河堤之下,地势低洼,故名洼张。…[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徐姓居此,故名徐庄,曾名王徐庄,今与小韦庄并为一村,统名之徐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李姓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南15里大李村,迁杞县南四十五里偃上村,村居河堤之傍,为河渡口,又是归德至许昌的通道,李姓因地之利,开设店铺便于商旅,人称李…[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韦家庄,清咸丰年间为避乱,筑土寨,称韦庄寨,今称韦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中期夏姓建村于隆起岗陵之上,故名。清属沟陵社。1912年属吕司李联保。1944年属芝圃县民主政府二区。1946年属傅集区。1958年8月,成立夏陵生…[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申纪二姓迁此,各建一村,相互毗连,繁衍日久,逐渐成一习惯名申庄、纪庄,后以二村首字连呼,故名申纪。…[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名领苏者来此定居建村,后人以人名村,清演变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吕姓由洛阳迁杞邑南三十里札寨而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张姓先居,明初郑氏祖分迁于此,繁衍日久,郑氏族众,张姓渐少,清称郑家庄,因拆出一村较此村小,故名大郑庄。…[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张姓由山西迁此屯垦,繁衍成村,居民创建关帝庙一座,庙中关羽塑像与众不同,其面白,人称白庙,村名因之。…[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杞县至太康古道通过,村中居民筑宅于隐隐起椭形点上,青龙店有集市店铺,后集市迁傅家庄,讹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原名喜神庄,明马姓居此,更名马庄,今马姓久已外迁,现李姓众多,仍沿用马庄之名。…[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园枣村是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傅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郑氏移居此成村,称郑庄,因其东有大郑庄,与郑氏同宗,故又称西郑庄。…[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刘姓建村,称刘庄。清属苏木社。1912年属傅杨郑联保。1944年属芝圃县民主政府二区。1946年属傅集区。1958年8月属先锋人民公社杨井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马庄村是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傅集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朝洪武年间,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故名杨庄。后住户增多,按方位分为东、西、前三个杨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