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栎城乡 | 隶属:新蔡县 |
行政代码:411729211 | 代码前6位:411729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67.3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8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左传》“吴伐楚,入栎”即此。因集镇附近荆棘麻栎丛生,明代村名野栎店,后衍称野里。1997年因“野里”二字不雅更名为栎城。
栎城乡位于新蔡县东北部,与县城仅一河之隔,北和韩集镇交界,东与涧头、棠村2个乡镇毗邻,西和孙召乡相连,明临路纵贯南北,黄化路横穿东西,化新高速入口位于梁庄村委大郑庄北,与省道S335线相交,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53108人(其中农业人口51670人,非农业人口1438人),耕地63821亩。全乡辖18个行政村,166个自然村,18个乡直单位,共26个党支部,党员总数656人。
栎城乡曾寨村委的人祖庙,是驻马店地区唯一的道教场所,古老的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风采,名扬中原大地,远客千里之外,近客百里之多,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五天会期,香客络绎不绝,热闹
2024年3月,栎城乡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栎城乡榜上有名。
清属汝宁府新蔡县栎亭约。
1931年属新蔡县第五区。
1941年置栎亭镇。
1947年划归安徽省泉南县。
1949年复归新蔡县。
1951年属新蔡县十一区(孙召)。
1956年属野里中心乡。
1957年设野里乡。
1960年成立野里人民公社。
1983年改设野里乡。
1997年更名为栎城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左传》记载“吴伐楚,入栎”即此。以集镇附近荆棘麻栎丛生,明代村名野栎店,后衍称野里,后因野里不雅,改称栎城。…[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周姓在此建村,分东西两村,此村在东,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陈姓在此建村,旧时建有土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桑姓在此建村,村名以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梁姓与樊姓在此建村,得名梁庄、樊庄,合称梁樊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韩姓在此建村,村庄西侧有条河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梁姓在此建村,村名以姓,故名。1951年属新蔡县十一区(孙召)。1956年属野里乡。1958年成立梁庄生产大队,属五星人民公社。1960年属野里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代,徐姓在此建村,旧时环村筑有寨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代,徐姓在此建村,旧时环村筑有寨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杜姓在此建村,村名以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徐姓在此建村,旧时建有土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代,李姓在此建村,旧时村民喜种菜,菜地俗称菜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周姓在此建村,地处港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万历年间,段姓在此建村,村庄较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杜姓在此建村,村庄临近古驿道,村民在路边搭棚做小买卖,且距栎城六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姓在此建村,村庄临近古驿道,古时村民在路边搭棚做小买卖,且距县城九华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郭姓在此建村,分东西两村,即东郭庄、西郭庄,统称郭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曾姓在此建村,旧时环村筑有寨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张姓在此建村,旧时村旁有寺庙,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