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辛镇 | 隶属:睢阳区 |
行政代码:411403103 | 代码前6位:41140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2.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53万人 |
人口密度:约72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上古帝喾高辛氏初封都邑,因有集市,得名高辛集。
商丘县辖乡。1958年建高辛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62.1平方公里,人口4.4万。辖南街、张陈庄、杨行、王楼、北街、许王庄、张楼、侯庄、郑楼、斗赵庄、乔庄、杨老家、后李庄、梁刘庄、江陈楼、武刘庄、潘庙、焦李庄、王付厂、杨岗、江集、陈平楼、丘口、李小楼、金庄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高辛集为上古帝喾高辛氏初封都邑,旧有帝喾陵,村内地下有龙山文化层。
2024年3月,高辛镇上榜商丘市2024年度市级文明村镇名单。
文化旅游:
洪林寺位于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杜楼村。年代为清。 洪林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设高辛区。
1956年为高辛乡。
1958年置高辛人民公社。
1961年复置高辛区。
1965年废区,复置高辛人民公社。
1983年社改乡,属商丘县。
1997年6月属睢阳区。
2000年4月撤乡建镇,属商丘市睢阳区,沿用至今。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刘氏自西北4千米刘阁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盛产芦苇,故名刘苇园。…[详细]
明万历四十年(1612)陈氏自十字河南陈老家迁此建楼,得名陈楼。清乾隆八年(1743)江氏自江集迁此建楼,定名江楼。1938年合称江陈楼。…[详细]
明崇祯十五年(1642)陈氏自勒马集迁此建村,得名陈庄。清乾隆四十八年(1788)因在后陈庄村前,故名前陈庄。清道光元年(1821)张氏自高辛集北5千…[详细]
明宣德八年(1433)王氏自山东青州府迁此,许氏自阎集乡许营迁此建村,故名许王庄。…[详细]
夏代已成村落,春秋时期曾为宋、楚两国战场。西汉初梁孝王刘武曾拒吴、楚兵于此,后沦为废墟。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潘氏自老南关迁此重建,因此地濒涣水有…[详细]
明宣德八年(1433)侯氏自郭村集东侯老家迁此建村,故名侯庄。…[详细]
明万历三十年(1602)张氏自西南张窝庄迁此建楼,故名张楼。…[详细]
据《商丘县志》考:“北魏孝庄永安二年(529),梁将陈庆之送北海元灏北还,进至梁国。魏将邱大千筑长城以拒之,庆之拔其三城。”此为其中之一。因处睢阳至建…[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氏自娄店乡李楼迁此建村,因小于李楼得名李小楼。…[详细]
清顺治十三年(1656)王氏自王绪庄迁此建村,因地有杨树数行,故名杨行。…[详细]
《杨氏家谱》明永乐十八年(1420)杨清由江西坚城卫调任睢阳,遂建村于此,得名杨家庄。传至三世,多有外迁者,始称杨老家。…[详细]
在远古时期,帝喾高辛氏在此开荒种地,建造屋舍,不断繁衍生息,后形成部落,经时代变迁,清代形成集镇,分为南头、北头,此为北头。1988年北头更名为北街。…[详细]
明崇祯十五年(1642)陈氏自勒马集迁此建平楼一座,故名陈平楼。…[详细]
明嘉靖十一年(1532)宋氏建楼居此,得名宋楼。清乾隆三十年(1765)郑桂明自郑老家迁此改名郑楼。…[详细]
清乾隆三十七年(1792)王福鼎自老王集迁此建村,得名王福鼎庄。俗写作王付丁庄。…[详细]
明永乐六年(1408)举人、大理寺评事金曦建外庄于此,故名金庄。…[详细]
清康熙八年(1669)乔氏自大乔庄迁此建村,因小于大乔庄而得名小乔庄。…[详细]
清康熙六年(1667)李氏自李口集东南4千米许的李笺堂(今名李先堂)迁此建村,因东北临大沙河,俗称河南李庄。清雍正六年(1728)因处前李庄村后称后李…[详细]
武刘村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焦氏族谱》明成化十七年(1481)焦氏自考城县盟台乡焦楼迁此建焦庄。李氏于清顺治四年(1677)自顺河集迁此建李庄,后合称焦李庄。…[详细]
清康熙十八年(1679)杨氏自杨大庄分居,迁此另建新村,因地处高岗之上得名杨岗。…[详细]
明洪武四年(1371)赵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赵庄。后因村民多以编制柳条斗、簸箕为业,故称斗赵庄。…[详细]
明洪武四年(1371)梁、刘二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梁刘庄。…[详细]
高辛南街村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据《商丘江氏家谱》考证:“江欲,字洪汉,武魁。原籍徽州人,流离山西,明洪武四年(1371)与侄由山西迁杞县,再迁商丘。为商丘江氏之始祖。”建村定居于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