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田坝村 | 隶属:崔家坝镇 |
行政代码:422801101206 | 代码前6位:42280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8 | 邮政编码:44500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车牌代码:鄂Q | 行政级别:村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宜昌府宜都县移民谭天飞迁居巴东县,谭的儿子谭尊儒迁移恩施县崔家坝境内,并买下一片土地,开垦成水田,称水田坝,故名。
2024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水田坝村为2025年度湖北省生态村。
水田坝村是崔家坝镇的一个自然行政村,属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854户,2898人,有355户贫困户,1040人。现有耕地3561亩(其中水田999亩),林地3780亩,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平均气温18摄氏度,全村地貌属四沟三梁坡地型,红砂土壤面积达到80%,主产玉米、稻谷、马玲薯、红薯,适益茶叶产业发展,全村现有老茶园近2000亩,其中2024年新发展茶园1200亩,茶叶产业是水田坝村取代传统农作物种植为农民增收增效的一项支柱产业,2024年全村生产总值317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215元。
水田坝村与斑竹园村、香炉坝村、鸦鹊水村、水淌村、大地龙村、崔坝社区、南里渡村、铺子房村、茅田坪村、刘家河村、滚龙坝村相邻。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清乾隆至光绪年间(1736-1908),宜昌府宜都县谭姓迁移此地,施南府恩施县崔坝鸦鹊境内向、崔两姓陆续移居此地。
属恩施县崇宁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为崔坝联保第四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为崔家坝乡第四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崔坝镇,为第四保。
1949年属鸦鹊区崔家坝乡;1953年设白岩、腰牌乡,属八区(鸦鹊区)。
1
水田坝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城、板桥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