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营上村 | 隶属:恩施大峡谷风景区 |
行政代码:422801400202 | 代码前6位:42280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8 | 邮政编码:445000 |
城乡分类:特殊区域 | 分类代码:123 |
车牌代码:鄂Q | 行政级别:村 |
明朝时,军队在此地安营扎寨,故名。
2024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营上村榜上有名。
2024年7月,司法部、民政部表彰营上村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4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营上村为2024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
营上村隶属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距城区47公里,是恩施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的核心区。恩渝公路贯穿全村,景区公路连接318国道、高速公路、铁路,距离仅10多公里,村内公路纵横交错,基本达到家家户户“三通”。营上村国土面积22.93平方公里,下辖49个村民小组,居民1610户,6420人,劳动力3160人,耕地面积 6607亩,林业面积20322亩,人均占有林地3.34亩,产业主要以茶叶、黄金梨、旅游服务业、畜牧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可达2247万元。 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大部分位于营上村,营上村以“建设新营上,服务大旅游”为指导思想。
营上村与沐抚社区、木贡村、高台村、前山村、大庙村相邻。
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中原,建立明帝国,定都南京,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需要大量木材,要求各地进贡。
因沐抚木材大好,被皇上谕批为“木贡”,后被称为“贡托乡”。
洪武二年(1369年)向、谭等族人迁入此地。
后因明朝军队,在此驻扎宿营过,故名“营上”。
属施州卫,清中朝晚期属恩施县都亭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第四西乡区贡抚联保第六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四西乡区(屯堡)木贡乡第六
营上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城、板桥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