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地社区 | 隶属:沙地乡 |
行政代码:422801203001 | 代码前6位:42280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8 | 邮政编码:445000 |
城乡分类:乡中心区 | 分类代码:210 |
车牌代码:鄂Q | 行政级别:社区 |
所在地为沙地镇,故名沙地社区居民委员会。该地土壤含有黑色沙砾石,俗称沙子,故称沙子地,后简称沙地。清同治版《恩施县志》中记为”沙子地”。
沙地社区居委会地处沙地乡皇城脚下,方圆2.5公里,距离恩施城区76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一年四季明显,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是人间居住之仙境,是“仙居恩施,幸福沙地”的典型代表。全社区下辖肥田坝、官路、沙地三个农村组,共281户,898人,一个街道组,共2100户,2816人,户籍人口共计3614人,常住人口6458人。支部现有党员65人,“两委”干部6人,后备干部4人。辖区耕地面积412亩,经济结构以商贸、种植、养殖为主,是沙地乡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之中心。近年来,沙地社区以“12151”活动为载体,推动“五队一体”建设,以党建立社区、发展兴社区、综治稳社区、计生保社区、卫生净社区、服务强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明洪武初年,迁此开发;永乐年间(1403-1422),孟姓,黄姓因躲避水患从江夏迁居到此开发建集,清乾隆末期,王姓为躲避洪灾从湖南湘潭迁此,属恩施县崇宁里五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
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沙地联保1保,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沙地乡1保,二十九年(1940年)裁区建乡,属沙地乡1保。
1950年,改设楸木乡,属恩施县鸦鹊区;1952年8月为楸木乡,属七区(沙地区)
沙地社区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城、板桥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